English Blog List

Chinese Blog List

  • 马股简报:8/8/2025 - 今日马股市场概况 - *FBM KLCI(马股富时综合指数)* 收于 *1,549.11点*,较前一交易日微涨 *+0.49%(+7.63点)*,创下一个月高位。 - *公用事业股走强:* 今天表现最亮眼的是公用事业板块。其中,*Tenaga Nasi...
    5 weeks ago
  • 看见了我曾经的博客 - 在搜寻激成(马)有限公司的相关新闻或文章时,无意间看到了我这十多年前的博客。这个博客是以前我还在新加坡工作时设立的,因为那时放工后有空闲的时间,就写写一些有关股票投资或理财的分享。 我这篇文是测试这blogspot户口还能不能使用。如果还能如常发文的话,往后日子我有时间的话,会尽量发表我对股票或理财或生活的感想!
    2 months ago
  • Southern Acids (M) Berhad (SAB 5134) FY2025 Q4 财务报告分析 - Southern Acids (M) Berhad (SAB) FY2025 Q4 财务报告分析1. 财务表现概览 - 收入: - Q4 FY2025收入为2.482亿令吉,同比增长9.1%(FY2024 Q4为2.276亿令吉)。 ...
    2 months ago
  • 2024全年成绩单 - 今年马股以1642.33点封关,全年累计大涨189.34点或相等于12.9%。无论如何,第四季马股略见疲态,早已不复前三季那样高歌猛进,许多2、3线股(包括科技股)的表现并不理想。期间我大部份的时候都是保持着70%的现金水平,只是在某些特定股票如Dxn与Lhi大跌时操作了一回来赚取零用钱。 第三季布局的种植股如...
    8 months ago
  • 如果明后年生意会更好的机率越来越高,是否应该在现在卖出手上的持股? - 2021-2022年,大马最大几家手套公司被多少投行,股民唱衰会倒闭,不够中国手套厂竞争。 Top Glove曾经被某投行设定最低的目标价格RM0.40。 转眼来到2024年10月,那些一家家曾经喊卖手套公司股票的投行们,早就纷纷状态转唱好。 上图资料源自OSK-RHB 有投行说,最近大马...
    11 months ago
  • 2023年首3季 - 突然想到这里,所以进来看看顺便更新下现状。 2023年在股市整体来说还是稳稳妥妥,组合大哥也有在年头做买卖动作,也因此股市第一让我可以cash一个5位数出来。今年就拿投资赚来的钱投资买入一架macbook air,就当作这么多年送自己一个礼物吧。目前股市组合状态如果不计算cash out的钱,以目前的...
    2 years ago
  • 2020.11.06 - PMETAL
    4 years ago
  • 斤经济较:武汉病毒危机,夜月教你是否应该止损还是加码? - 上个星期因为武汉病毒加剧, 使到新年过后, 不同国家股市在不同日期开盘后, 都带动其他股市产生大跌, 每次股市大跌, 很多投资者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 应该止损出场, 还是趁低加码呢? 虽然夜月没有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 但是几年来大大小小的股市大跌倒是经历不少, 包括油价大跌、马币大跌、政治丑闻、政...
    5 years ago
  • 塞车。。 - 身为打工族,每天早上看到全部人都塞着车,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没有意义。。。 早上塞车去做工,晚上塞车回家,一日复一日就是塞塞塞。。。 努力了要摆脱这样的生活,无奈却没能成功,唯有继续努力。。。
    6 years ago
  • 秋风拂叶 - 朋友因某事而有心结,遂写了《三轮体空》的心得与之分享: 风本无相、叶性亦空,秋风拂叶,徒留声响。 一切琐事,如风拂叶。 如风。拂叶。 .
    6 years ago
  • 冷眼 前辈的新专栏来了 ! -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0915/%E3%80%90%E5%86%B7%E7%9C%BC%E4%B8%93%E6%A0%8F%E3%80%91%E8%87%B4%E8%82%A1%E5%B8%82%E8%8F%9C%E9%B8%9F-%E5%AE%9C%E8%87%B4%...
    6 years ago
  • Maths - 123+123=???
    7 years ago
  • 股势 - 大马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国阵的囊中物,一度执政接近 61 年,也是世界上执政最久的政党,不过,这个周三,也就是 2018 年 5 月 9 号,大马变天了,由以敦马为首的希望联盟,攻破了国阵的城墙,成功赢得大多数议席执政。 对我来说,这是可喜的,毕竟我是相信两线制的人,任何的政党,都应该互相钳制,而政党所管理的政...
    7 years ago
  • 毒品就是一种毒,毒不死人,但是中毒者比死更痛苦 - 毒品害人不浅,其最重要原因是它是一种毒。一当吸食,先是头脑产生失控的感觉忘记烦恼,然后就此中毒。当药力退散的时候,毒力就会开始发作,全身会进入不适的状况,这就是毒发的开始。毒发时如果没有解药,会进入精神问题状态,暴力,无法控制自己,暴戾,摧毁一切,再没有解药,会留涕,寒冷,会求佬,然后再暴戾,这是毒里面的兴奋剂让...
    7 years ago
  • 1413.【绝世霸龙】- SUPERLN(7235) 原料价格走高导致盈利YOY下滑41%以及【股东大会】摘要! - 今天出席了SUPERLN第11届的股东大会,出席人数比去年多了1倍以上。根据以往的经验,假设小型股的股价今年比去年上涨多一倍,出席的股东也会增长一倍以上。在进入股东大会的摘要之前,先跟大家分析一下最新季度的业绩。 SUPERLN的营业额RM26.326 mil(历史第二高)YOY进步了3%,不过Net Prof...
    7 years ago
  • 【LEONFB】(5)PROPOSED ACQUISITION OF PCM STEEL PROCESSING SDN BHD - 看到这篇Annoucement本来没有特别感觉。因为看到了300万收购数额真的不大。 对一家营业额REV 近500m, PAT 20-30m的公司来说其实短期内, 无论正面反面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不过FB Page的老朋友们视乎蛮关心收购的影响, 说以昨晚就花了点时间细读一下Annoucement. 大...
    8 years ago
  • - (5)索罗斯,一个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金融大鳄”,一点简介及剖析(5)。。。 上演滑铁卢,感受失败的痛苦和意义 但上帝并非一直垂青索罗斯,在1987年索罗斯遭遇了他的"滑铁卢"。 根据索罗斯金融市场的“盛——衰"理论,繁荣期过后必存在一个衰退期。他通过有关渠道得知,在日本证券市场上,许多日本公司,尤其是...
    9 years ago
  • 来一番马后炮~ - 这几天,网上都是脱欧的事儿,可能是黑色星期五股灾的突发性,大家都想找些方向,以对自己的投资铺路,这方面,完全可以理解。 老实说,脱欧开票的那个早上,健忘和战友们有观战,从BBC Reltime的战局里直接看到英联邦的各邦战情,非常精彩。 脱欧本来就是英伦的主要论调,因为在欧盟的框架下,很多国家其实都得接受欧盟...
    9 years ago
  • 大馬機場成長潛能增 - 航空城商機大‧大馬機場成長潛能增 2016-05-24 18:24 (吉隆坡24日訊)大馬機場(AIRPORT,5014,主板貿服組)最新出爐的航空城計劃深具商機,分析員預期可加強其未來盈利成長潛能。 大馬機場是在昨日正式公佈其土地發展大藍圖,將發展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空城(KLIA Aeropo...
    9 years ago
  • 美國起息 - 美國起息 2016-05-31 19:10 目前全世界似乎都把目光投入美國聯儲局起息的發展,最近市場聽到美國預計6月要起息,全球資金市場高喊“怕怕”而震盪不靖。到底市場在怕些甚麼? 美國為全球舉足輕重的最大經濟體,若是起息證明經濟不差,惟又怕衝擊經濟走好的勢頭,使聯儲局對起息時機時,也...
    9 years ago
  • 2016年Axis产托AGM你不知道的事~ - 2016年4月29日Axis产托股东大会除了首席执行员梁洁美出席之外,还有谁呢?其余五位又去了哪里呢。。。? 据梁洁美执行员表示,其余五位都出差去了。怎么这么重要的会议却有那么多董事成员缺席呢? 让在场的股东们都质疑并提问此不寻常的场景。 此外,以下是AXIS产(AXREIT,5106,主板产业信托股)埃克斯...
    9 years ago
  • 搬家 - *我用自己的本名开了一个新的blog,我会关了这个旧的blog,以后会在新的blog重新努力,谢谢大家一路来的支持*
    10 years ago
  • 买入 Padini Holding Bhd。 - 最近以 RM1.39 买入了 10,000 股 Padini。此价格相当于 PE=10,DY=7%。 历史数据: *小结:* - 过去五年来,营业额、利润皆取得 CAGR ~13% 的成长率。 - ROAE 长期维持在 20% 以上。 - 高股息。 - 净现金。 ...
    10 years ago
  • 情人节 - 每一年情侣们都被告知,他们必须在同一个夜晚的同一时间外出纪念他们的爱情,就像其他人那样。 最后,他们涌进拥挤不堪的餐厅,吃着价格高昂的“情人节特别菜品”。身处这样的压力之下,恐怕连罗密欧(Romeo)和朱丽叶(Juliet)也会发现他们的爱情要枯萎了吧。 因此,我觉的大家可以做出一些改变。 我并不是要大家全...
    10 years ago
  • twrreit 4Q2014 quater report - twrreit(5111,REITs)發布了4Q2014 quarter report,看圖下: Revenue下滑15.44% profit則大幅度上升411% twrreit宣布派息3.2sen,ex-date 11feb2015,payment date 27Feb2015。 從派息來看,twrr...
    10 years ago
  • - 大家都知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可是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喜欢听甜言蜜语。小弟不才,不会花言巧语,今天写出来的,是没添加糖分的天然药剂。 不管牛市熊市,很多人很喜欢劈头问一句,XXXX可以买吗?现在可以买吗?如果你是问这种类型问题的人,我有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 先说说坏消息吧。问这种类型问题的人,完全不适合自己...
    10 years ago
  • 为什么你(我)要投资 - 为什么你(我)要投资 今天没事做,突然想分享为什么要投资 身边的朋友有时候问我,为什么你投资,而我不投资?因为你比我有钱,有钱才可以投资,其实没钱更应该投资 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弟的家庭本是不富裕的家庭,所以早早就想要如何致富,所以早在14岁就接触股票,当初本来以为股票是可以短线爆炒致富的工具,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11 years ago
  • 老家伙的第一架智慧型电话! - 记得新年时,冰人的外甥女调侃说:“舅舅Out了啦”,原来当时冰人拿着她的智慧型电话,竟然无从下手,难怪她会开玩笑的说舅舅Out了啦。 一直以来,冰人的电话都只用来打出及接收而已,其它的功能基本上都没使用,所以也就没有想换电话的念头。 之前,朋友就不断的念冰人,不断的鼓励冰人换一台智慧型电话,于是冰人也开始...
    11 years ago
  • 股海宝藏:“数增长引擎”驱动辉德多元 - 股海宝藏 财经周刊 投资观点 2014-03-24 14:25 辉德多元(FITTERS,9318,主板贸服组)成立于1970年,被视为我国和本区域顶尖且全面的防火专家。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振股东价值,该公司已经积极进军新成长领域,加强收入来源。 从2007年开始,辉德多元已成功进军产业发展和再生能源等新业务...
    11 years ago
  • 新年快乐! - 好久没来更新部落各了,好像都生尘了,哈哈!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阅读各大部落各的分享,投资也一直再进行着,无奈如今还真的是抽不出时间来写文章(其实懒惰的成分也蛮高的)。 有了孩子后,当了新手爸爸才知道为人父母的艰苦。 所以接下来,应该还是继续当个潜水员,哈哈。 不过,我还是有更新了我所follow 的部落各,...
    11 years ago
  • 向曼德拉致敬@Nelson Mandela -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 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 向曼德拉致敬
    11 years ago
  • 恒大新闻 - 恒大置地人事变动 Thu, 21 Nov 2013 05:29:23 GMT (槟城20日讯)恒大置地(TAMBUN,5191,主板产业股)向马交所报备,委任梁思新(译音)为集团总财务长。 根据文告,梁思新在2008年加入恒大置地担任财务和行政经理,3年后跃升为财务总监。 此外,公司也宣布,现年55岁...
    11 years ago
  • 伟合控股 - 上个月开了foreign market trading account,想用来投资新加坡的股票,伟合当然我第一个要研究的公司,因为我正在为它卖命啊! 伟合的基本资料我不多说,有意想了解可以浏览www.weehur.com.sg。做了一些基本分析,其实伟合主要的收入来自产业发展,建筑业的利润不理想,大约...
    12 years ago
  • Buying Kossan & Add Position to CIMB - I bought some Kossan. Nitrile glove is gaining more shift over momentum, especially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money if you have the capacity to produ...
    12 years ago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最迫切的忠告 在這本突破性的新作中,他希望每個人都要能回答自己三個重要問題: 1.如何使工作生涯成功、快樂? 2.如何讓自己與配偶、兒女、朋友的關係成為快樂的泉源? 3.如何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人生有很多問題既複雜且困難,每個人的際遇也都不同,你必須自己努...
    12 years ago
  • Игра смерти скачать через торрент - Защищая видного дипломата, его личный телохранитель со своей командой оказываются с ранениями в больнице, где знакомятся с медсестрой под прикрытием. Они р...
    12 years ago
  • 重出江湖... - 形势所逼,被逼重出江湖,炒股为生....
    12 years ago
  • 分享锦集:阿马产业 伦敦报捷 - 由公积金局、森那美和实达产业联合组成的财团,以4亿英镑标得伦敦巴特西(Battersea)地段的发展权,轰动马英,成为产业界之美谈。 实际上,最先进军伦敦产业界的,不是公、森、实财团,而是另一家上市公司———阿马产业有限公司(ACcorp Properties Bhd.简称AMProp,产业组)。该公司早在...
    12 years ago
  • 创造自己的投资风格 - N 年前, 不懂得如何研究基本面为投资基础时, 我是道听途说 -- 投机. 结果, 惨败. 还好, 当时刚步入社会, 手上的钱, 能亏的, 也就是那几千块. 稍微懂了如何阅读基本的财报后, 又蒙栋栋浪费了 1-2 年的不盈不亏结果. 再后来, 幸运的选中了几只翻了好多的股, 终于有点得心应手了. 最近的 2...
    13 years ago
  • 母情节快乐! - 一年一度的母情节要到了,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而母亲却一天一天的老去,长大了的我们少了很多时间在妈妈身边的陪伴,母亲却多了很多思念我们的时间,抽个时间常回家看看,周末的时候常打打电话,母亲在思念,同时也很孤单!祝天下的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13 years ago
  • [网络文章分享] - 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做人,想成功,下面就是你必须要做到的: 1,这是个现实的社会,感情不能当饭吃,贫穷夫妻百事哀。不要相信电影里的故事情节,那只是个供许多陌生人喧嚣情感的场所。只有不理智和不现实的人才相信 2,给自己定目标,一年,两年,五年,也许你出生不如别人好,通过努力,往往可以改变70%的命运。破罐子...
    13 years ago
  • 百汇班底(Parkway Pantai Limited) - 看到资汇的报道,为了记录一些医院,所以就放了上来。 [image: Pantai Parkway]
    13 years ago
  • 久违了 - 今天和女儿通过视频聊天。 谈到我俩的部落格都荒芜长草了,哈哈... 从上次写惊吓到现在原来已经超过一年了。 这些日子来发生了许多事情, 但还好大部分都解决了。 少写文章真的让自己头脑生锈了, 许多话好像也写不出来。 接下来希望自己可以勤力一些, 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度记录在这里。
    14 years ago
  • appology on the feedburner issue - Hi, thanks for u all keep on supporting my blog.i just discover a silly mistake, i didn't update my feedburner in my new blog.so, u may not alert about the...
    15 years ago
  • 任志强: 房价必然上涨的N个原因 - 2010-03-31 | 房价必然上涨的N个原因 任志强 任志强搜狐博客:http://renzhiqiang.blog.sohu.com/ 房价的问题已争论多年了,2001年就有了泡沫与春东之争,而今年与2001年相比房价已上升了许多,这种泡沫与冬天的争论还在继续,房价也在叫骂声中依旧保持着上涨的趋势。 导...
    15 years ago
  • FAJAR的季报分析 - FAJAR最新的季报有喜有忧,不过,大致上还是令老娘满意。 这一季营业额的下滑,确实让老娘意外。比起去年同期的营业额,居然下滑了32.3%。而且,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面,没有得到新的工程。也难怪股价由高峰时的 RM1.3x跌破RM1。 无论如何,EPS方面却出现了上扬的现象。比起去年同期,EPS上升了2...
    15 years ago
  • Portfolio Update - 那天,卖掉了十粒Dijacor,作价93仙,又一单让我损失惨重的股。讲起来,还是有点儿伤心;钱真是不容易赚的。另一方面,我还保留了SUCCESS TRANSFORMER在我的Portfolio里。另外,早期,我也丢了GLOMAC与MRCB股票,没有损失,算没有钱赚那种。大市不好,年尾基金抛售股票结帐过年。另外...
    15 years ago
  • What is The Organic growth?什么是有机增长! - 这个是针对一个朋友发问的解答: 原文:*http://www.investalks.com/viewthread.php?tid=540* *http://my.icxo.com/?uid-273017-action-viewspace-itemid-66591* What is The Organic gr...
    16 years ago
  • 馬股收市大漲23.49點 - (吉隆坡)新內閣陣容塵埃落定,加上外圍股市漲聲雷動,激勵馬股延續強勁漲勢,一舉飆破940點重要阻力。 美國富國銀行捎來喜訊,加上市場 盛傳美國大型銀行全數通過壓力測試、以及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幅高過預期,促使美股承接週三(4月8日)升勢,帶動亞股同步走強,馬股在金融和種植類股領漲下,走勢強勁,一舉衝破936...
    16 years ago
  • - (Press "Ctrl"+"F" to search within this page) *General* Bank Negara Malaysia Bursa Malaysia official website Federation of Investment Managers Malaysia Inte...
    16 years ago
  • 人性本贪?? - 跟了shi fu 的 call 买了5 lot of uemland at $0.585 . 前天眼看在短短的2天内可净赚 700 大元, 还真的是眼前为之一亮。。。 本想套利,先走为快。 但,因为一个贪字, 我先卖了 2 Lot at $0.725。 然后想再等等看同一天可否再以另一个比之前稍高的价钱卖去~ ...
    16 years ago
  • 综合指数弹升26点 大马股市猛叩920点 - (吉隆坡5日讯)上周五在2009年首日交易日表现不俗的大马股市续牛气十足,今天再追随海外市场大起,综合指数一举突破900点大关,并叩至920点水平,因重量级蓝筹股和低价股均受到投资者垂青,以及种植股进一步大放异彩。 交易员指出,上周五美股的大涨带动亚太股市进一步攀高,怂恿投资者续展开趁廉买入活动,以及国际石油和...
    16 years ago
  • 彩马发电(五) - 最近有太多关于独立发电厂的负面消息,说得最多的当然是政府要向独立发电厂征收的暴利税。既然政府已经公布了暴利税是以独立发电厂的税息前盈利除以净资产(EBIT/net asset),而TANJONG也宣布了它可能每年必须支付高达RM70m的暴利税,就来预估一下TANJONG FY09的盈利吧。 以政府的ROA计算...
    17 years ago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分享集.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分享集.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分享锦集:莫做股市“过动儿”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去年8月15日,我在这个专栏发表一篇题为“不动如山两年”的文章,劝告股票投资者,握紧他们的股票为期两年,以博取厚利。

当时,大马综合指数为1,100点,15个月后的今天,指数已升至1,500点,那些坚守“不动如山”策略的股友,已取得非常丰厚的盈利。

次贷金融海啸于2009年第一季触底时,大马综合指数约为850点,在回升至1,100点时,许多股票分析师认为经济的复苏不可靠,股市回升得太快,纷纷警告股市将回跌,因此劝告股友套利离场。

我不同意此种看法和做法,因此才提出“不动如山两年”的主张,我认为散户应充份利用复苏机会,赚取厚利,太早离场,错过赚取厚利良机,未免可惜,毕竟金融海啸,恐怕10年也不会再现。

我主张“不动如山”,是我认为这是最适合散户的策略,可以减低风险,而获利最丰。如果散户自作聪明,不断的在股市中抢进杀出,愈买愈高,风险也愈大,所获盈利,未必比“不动如山”更多,倒不如以静待动,坐享其成。

抢进杀出

更重要是抢进杀出,精神受尽焦虑的煎熬,情绪不稳,影响健康、工作效率和家庭生活,所付出的代价太大,即使赚到钱,也是得不偿失,倒不如“不动如山”,安安稳稳赚钱,逍逍遥遥过活。

许多人对股票投资,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在股市中买卖越活跃,赚钱就越多,动作与盈利成正比。实际上刚好相反,在股市中越活跃,越难赚钱,反而是动作越少的人,赚钱越易,股市“过动儿”赚钱的少之又少。

动作要少

在这一轮的金融海啸中,不少人在谷底时买到股票,但大部份都在股价略为回升时就套利离场,所赚有限,无法弥补熊市中的损失。

在卖出后眼巴巴的看着股价以大涨小回调的形式上升,才为之痛心疾首,徒呼负负。

反而是那些在谷底买进后就紧握股票至今的投资者,取得惊人的回酬,充份说明了动作越少越好,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老土,实际上是大智若愚。

在过去一年多中,世界经济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首先是迪拜的倒账,接着是欧洲债市的濒临崩溃,悲观的经济学家及预言家,纷纷发出了经济“双底”论,认为世界经济将出现W的势。

这些论调,使在次贷金融海啸中惊魂未定的投资者,风声鹤唳,不敢在股市久留,结果错过了赚钱良机。

预言只可参考不能尽信

现在,再也没有人提迪拜事件、欧洲债务危机了。当然也没有人再提“双底”衰退了。我为今旧事重提,难免有事后孔明之讥,实际上,我是要藉以说明两点:

1.是经济学家和股市预言家的预言,失准的次数远多於准确的次数,因此,只可用作参考,切不可尽信。

2.许多事件,其严重性被过份渲染,甚至以偏盖全,误导对经济和股市认识不深的投资者,使他们对将来的趋势,以及前景,作错误诠释,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坐失投资良机。

是的,现在毕竟已事过境迁,多说於事无补,目前大家所关心的是:将来的经济和股市走向如何?投资者该怎样做?当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回升至11,444点,而大马股市指数突破1,500点时,投资者是否应继续留在股市?手中没有股票的人该不该进场?

我的主张是:

1.手中已有股票的,应“不动如山一年”,一年以后审时度势再行决定去留。

2.手中没有股票的,应把重点转移至第2线股价尚未大幅度窜升,而价值仍被低估的股票,买进后紧握不放,等待牛市的出现。

股市难测

我没有预测股市动向的能力,也不认为任何人有这种能力,因为股市是不可预测的。无数的人企图采用各种的“工具”,预测股市动向,成功的巴仙率低之又低。

通常股市分析师都言之有理,问题是股市根本是不可理喻,因此一切的预言,不妨作为参考,切忌全盘照收。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根据什么进行投资?

答案是:根据股票的价值。

在买进的时候,一定要作好心理准备:我们是认为一个牛市正在浮现,但是,万一我们的预测失准,那么,我们现在所买进的股票,是否物有所值?是否有前途?

反败为胜

如果买价合理,而公司前途亮丽,盈利会持续上升。

那么,即使股市逆转,股价回调,我们所买的股票价值与日俱增,暂时蒙受亏损,将来仍有机会回升,仍有机会反败为胜。

如果听信似是而非的传言买进劣股的话,一旦股市逆转,股价暴跌后,因公司蒙受亏蚀而使股价长期不振,投资者就没翻身机会了。

在无法预测股市的情况下,以“价值”作为买进的原则,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在买进时,一定要问自己:万一股价暴跌,我有胆识买进更多同一只股票吗?

如果答案是“是”的话,则不妨买进,如果是“否”的话,则最好不要买进。不敢在股价暴跌后买进更多同一只股票,说明了你对该股没有信心,而没有信心是因为你认识不够,或是对该股前途没有信心,切勿投资於你认识不够及没有信心的股票,这是股票投资不可妥协的铁则。

不动如山

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已更稳健,大马周边国家如印尼、泰国、菲律宾的股市在外资炒作下,屡创新高,外资会移师大马吗?大马利息低沉,游资充沛,原产品龙腾虎跃,产业市场炽热,股市会长期蛰伏不动吗?1993年的牛市会重演吗?

在没有人能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些问题的情况下,散户最好的避险策略,就是不动如山。不动如山多久?去年8月我提出“不动如山两年”,一年已过去了,我现在建议“不动如山一年”。

建议选股标准:

1.股价合理(本益比10倍以下)

2.盈利有增长(来年盈利可望比往年高)

3.债低,若债高则必须现金流平稳。

4.周息率高於银行定存利息。

5.行业景气走上坡。
read more...

Saturday, November 6, 2010

分享集: 非种植公司进军油棕业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棕油价格节节上升,油棕种植业今、明年将丰收。

每吨原棕油的生产成本由约600令吉到1000多令吉不等,视油棕园的地点、地质、品种和管理素质而定。以目前超过3000令吉的原棕油价格,种植油棕成为获利最丰厚的行业之一。

一些非种植公司,如工业、产业等,也纷纷将业务多元化至油棕业,并且已经取得可观的成绩。

其中较为积极的为美景控股(METROK,6114,主板产业股)、菲马集团( KFIMA,6491,主板贸服股)、威达(Weida,2111,主板工业产品股)、立罗股份(Delloyd,6505,主板工业产品)、常成控股(JTiasa,4383,主板工业产品股)、大安(TaAnn,5012,主板工业产品股)等。

此外,另一些早已拥有相当可观面积油棕园的公司为东方实业(Orient,4006,主板消费产品股)、激成(KSENG,3476,主板工业产品股)、辛多拉(Sindora,6106,主板工业产品股)、CB工业产品(CBIP,7076,主板工业产品股)、全利资源(QL,7084,主板消费产品股)等。

有些公司如菲马、立罗股份,油棕园已对集团作出可观贡献,其他如美景按股、常成控股、大安等,油棕园的盈利贡献将与日俱增。

以下是部分已投资于油棕业的非种植上市公司(资料均来自有关公司年报)。

美景控股(METROK,6114,主板产业股)

在产业股中,美景控股是积极将业务多元化至油棕种植业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在印尼的东加里曼丹买进约4万亩土地,发展为油棕园,预料将在今年年尾完成种植。

在三年前种下的第一阶段油棕,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成熟,预料在未来的几年中,当这4万英亩油棕逐步成熟时,油棕园将为该公司的盈利作出重大贡献。

美景是加影首要产业发展商,每年保持每股净赚20至30仙,相当稳定。

该公司的董事原本就有种植油棕的经验,故美景将业务多元化至油棕,可说是驾轻就熟,故4万英亩油棕园的开辟工作,能按照原定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种植,是意料中事。

菲马集团( KFIMA,6491,主板贸服股)

菲马集团,包括其拥有60%股权的子公司菲马机构(Fima Corp),近年来积极进军油棕业,并且成绩斐然。

该集团在马印拥有5万2425英亩的土地,已种植面积为1万8827英亩。

最近该公司又以2100万令吉买进一家公司的80%股权。

此公司在砂拉越美里附近拥有1万2355英亩农业地。该集团将投资7000万令吉,发展为油棕园。

菲马集团和子公司菲马机构都是现金充沛的公司,手握现金1亿3000多万令吉,有发展其地库为油棕园的足够财力。

威达(Weida,2111,主板工业产品股)

威达是另一家进军油棕业的制造业公司。这家东马公司的基本业务与“水”有关,该公司是“水”专家——从制造塑胶水管、水箱、水槽;从设计、制造到装配,无所不做,一向业务稳定。由2007年起,将业务多元化至油棕业。该公司在砂拉越买进1万6500英亩土地,分期发展为油棕园,整个计划将在2011年完成。但首阶段种植的数千英亩,将由今年起开始成熟。预料在未来几年中,油棕将为该公司带来可观盈利。

立罗股份(Delloyd,6505,主板工业产品)

立罗的基本业务为制造汽车零件。该公司是最早将业务多元化至油棕业的工业公司之一。

早在1999年,该公司以7420万令吉买进瓜拉雪兰莪的双溪蓝拜油棕园,该园面积为3593.67英亩,平均每英亩买价才2万0651令吉。目前价值增加不止一倍。

该公司又于2004年,向一家上市公司孟迪卡,以4295万令吉买进印尼三个油棕园的60%股权。三园之面积为1万3949.49公顷(3万4470英亩),经过整理后,园丘素质已大大提高,且已为集团盈利作出贡献。

该公司目前的园丘面积达1万5871公顷(3万9219英亩),今年完成兴建每小时可处理60公顷棕果的油厂。

油棕将为该公司的成长领域。

常成控股 JTiasa,4383,主板工业产品股)

常成是最积极将业务多元化至油棕业的木业公司之一。到今年9月30日,该公司已种植了5万0424公顷(12万4603英亩)油棕,只有1万4772公顷(3万6503英亩)成熟,占种植面积的29%。

去年的棕果产量暴增81%至18万0684公吨,当更多的油棕面积成熟及更大面积进入盛产期时,产量将增得更快。油棕将发展成为该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

以目前所拥有的油棕面积,常成实际上已是一家中型的油棕股了。

大安控股(TaAnn,5012,主板工业产品股)

大安也像常成那样,积极将业务多元化至油棕。这家东马的木业公司,到去年年杪,已种面积为2万6056公顷(6万4387英亩)。

2010年将再种4400公顷(1万0873英亩),只有约53%的面积已成熟,预料在未来几年中,当更大面积成熟时,产量将直线上升。

总结: 表现掷地有声

这些公司原有的业务就有良好的业绩表现,而且财务健全。他们选择将多余的资金投资于油棕业,为公司开辟新的财源,表现掷地有声,可圈可点。

他们的油棕园,大部分尚未成熟,预料产量和盈利将与日俱增,成为有关公司业务的成长区。
read more...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分享集: 向前看向后望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在驾车的时候,我们习惯上总是不断的注意悬挂在挡风镜上方中央和车子两旁的后望镜,以了解跟在车子后面的车辆的动向,目的是避免发生事故。

如果发现跟在后面的车辆来势汹汹,就得当机立断,马上把车子驾到一旁,让路给后面鲁莽或逞强的车辆。

向后望,是要躲避风险,躲避风险,是为了向前走得更顺利,走得更远。

在人生的道路,每个人都会犯错,惟有不断的检讨自己,吸收经验,不重蹈覆辙的人,人生之路才能走得远,而且越走越宽广。

回首来时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作好准备。

过去的,无论是做对还是做错了,都已无法补救,所以,沉缅於过去的人生,是灰色的。

未来是一个未知数,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会,只有把眼光抛向远方,脚步从不停留的人,才能走向精彩。

人生之路如此,投资之路何尝不是如此。

小心误踏陷阱

就好像人生之路那样,投资之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

投资路上的陷阱,比任何其他的路更多,也更险峻,投资者需小心翼翼,以免误踏地雷,被炸得粉身碎骨。

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细读公司多年的年报,从中找出有关公司历年的业绩表现,作为未来盈利预测的参考。

然而公司过去的纪录,不能作为将来盈利表现的担保。

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变化多端,企业时时刻刻受到考验,过去业绩辉煌,不能保证将来亦能如此,故过去的纪录,只能作为参考,投资者切勿食古不化,否则,过去的纪录反而形成误导。

股票投资的成败,关键端在公司的前途,故向前看,毕竟比向后望更重要。

如果投资者刻舟求剑的话,可能会对一些难得的投资机会失之交臂,殊为可惜。

劣股已转优质

大部份投资者只着重细读成功上市公司的资料,对於过去表现欠佳的公司,虽然已扭转劣势,从浴火中重生,然有关公司是“劣股”的印象,仍深植一般投资者脑中,连正眼也不看一下,更不要说趁低买进了。

业绩表现杰出的公司,固然应细读其年报,以确保其佳绩能持续,这是长期投资者一定要做的功课。

但是,业绩表现欠佳的公司的年报,亦不妨多读,从中找出公司已脱胎换骨,重新上路的蛛丝马迹。如果发现公司已的确浴火重生,则不妨买进一些,作为投资,往往可以取得超常之回报。

在陷困的公司中,真正能重整旗鼓的,毕竟比一蹶不振的少。但是,只要你不断的跟踪公司季报和年报的报告,你不难在一些被认为是劣股中,找到有值得投资的股项。

表现认识正比

股神巴菲特说:你的投资表现,跟你对有关股票的认识深浅成正比,要沙里淘金,除了深入及恒常研究个别股项之进展之外,别无他途。

有些公司过去曾经陷入困境,但他们显然已从过去的失误中,吸取经验,经过重组及整顿后,实际上已转化为财务健全及前途展望不错的企业,利得、嘉利丹、菲马集团、马建屋都是明显的例子。

你要有足够的时间做功课,你才有可能在跳蚤市场中找到真古董,而取得超常的回酬。

如果你不会做功课,没有时间做功课,或是没有兴趣做功课,那么,还是锁定买五星级股票,较为安全。
read more...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分享集: 投资外国股票先决条件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我常常被一些朋友及股友问及一个问题:外国股票值得投资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但必须具备一些先决条件。在投资之前,投资者要有很清楚的概念:

1.你购买外国的股票,其实就是投资于该国的生意。

投资的成败决定于有关企业的成败,这个原则适用于全世界,没有时间和地区的限制。

2.购买外国股票的风险,肯定比购买大马股票更高。

这些风险,包括政治、经济、币值、法律及国情所引发的不肯定性。

3.股票投资的一个置之四海皆准的原则是:永远不投资于你不了解的企业,包括企业的背景、实况、财务、董事作风、前途展望等。了解以后才买进,是为投资;不了解就买进,是为投机。

投机形同赌博,没有人靠赌博致富,但经营赌业致富者比比皆是。故赌业股票可买,但赌博切勿沾手。

有了以上认识之后,投资外国股票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所投资的国家,政治必须稳定。

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其政策随时可以变动,这些变动可以使你的投资付之东流。政治不稳定的国家,你的投资没保障。

2.你必须了解有关国家的法律,尤其是管制工商百业的法律。

比如政府对外国人投资于某些行业的限制,包括股权限制、对劳工的保护、股权的转让及某些行业的禁忌等。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经济没有成长的国家,工商业没有活力,人民没有购买力,通货膨胀没有受到控制,企业很难有发挥的余地。投资于这样的国家的生意,有如在沙漠种果树,很难结出果子。故切勿投资于没有成长的国家。

4.税务问题。

包括公司税、所得税以及股票投资盈利税等。有些国家的企业,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成本(hidden cost),除非你深入的了解,否则,你的生意表面上盈利丰厚,但在七除八扣之后,能够汇回本国的净利却有限,投资于这样的国家,往往白忙一顿,简直是浪费时间。

5.货币稳定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不稳定,投资者面对贬值的风险,就很难作长期投资,大马投资者,无论是投资于股票还是生意,除非你打算将资金长期“寄存”在该国,否则的话,将来将所赚到的钱汇回大马时,兑换率的降低,将抵消你的盈利,使你空欢喜一场。

6.没有汇兑的限制。

也就是你可以自由的将马币汇进该国,赚到钱后,又可以自由的将该国的货币汇回大马,转换为马币,完全不受到限制。

有些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限制将该国的货币兑换为外币,例如转换为马币或美元、欧元等。

通常此种情况出现在落后或发展中国家,先进国家如欧美等国很少发生这种情况。

大马继承英国殖民地时代的传统,一向货币自由进出国境,只在东南亚货币危机时才实施货币管制,现在虽然已解除,但外国投资者仍耿耿于怀,这也是外资对大马却步的原因之一,当时实施货币管制的阴影,至今仍挥之不去。

7.股票投资需要监管。

现代企业环境瞬息万变,买进股票之后,一定要贴身跟踪其进展,从而作出继续投资下去或是套利的决定。

监管要及时,同时要有足够的资料,以协助作出正确的判断,购买外国公司股票的一个缺点,是资料难找;若是依靠第二手资料,可能语焉不祥,或是失之偏颇,难以据此作出正确的决定。

因时间差距,身在万里之外的大马投资者,对企业的资讯后知后觉,在买进卖出的速度上吃了大亏,故投资外国的股票,比有关国家本国公民居于不利的地位。

坚守马股·等待外资

这些年来,不少上市公司在海外投资赚到钱的屈指可数。这些公司都派遣精英负责海外的业务,尚且无法取得可观成绩,可见海外投资并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么容易赚钱。

直接投资于外国业务其难如此,投资于股票何尝不是一样。

我从《南洋商报》退休后,曾进入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负责在海外寻求投资机会,谈判投资项目,所负责的国家包括中国、越南、缅甸、菲律宾和巴布亚新畿内亚,经常进出这些国家多年,对于大马在外国投资的风险不敢说是了如指掌,但的确下了一番苦功去研究和了解,故对外国投资的风险颇有认识。

我的感觉是:除非机会的确很好,条件特别优越,而人脉关系又非常到位,否则的话,还是应优先投资于大马。

无国界限制

股票投资的一个好处,是没有国界的限制。绝大多数国家都欢迎外资购买其股票,尤其是上市公司不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外资涌入,股价必然暴涨。

目前大马周边国家如印尼、菲律宾和泰国,股市表现比大马特出,主要是外资在兴风作浪,尤其是印尼,人口大,资源丰富,而现任政府又亲商,故受到外资的青睐,成为东南亚股市天之骄子。

我的想法是当这些周边国家的股价估值已过高时,这些外资必然转移阵地。外资对大马管制货币的戒心已慢慢消失,投资大马股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大马股友与其去外国,倒不如坚守大马股票,等待外资到来,在策略上也许比到不熟悉的外国更有利。大马股票第二线还有许多价值被低估,而素质不错的股票值得买进,股友宜多留意,切勿失之交臂。

无论是在大马或外国,一个投资原则是:决不投资于你不了解的股项、企业或资产。

如果你有足够的了解的话,当然可以买外国股,毕竟股票是没有国界的。
read more...

Saturday, October 9, 2010

分享集: 要赚多少巴仙才卖?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买进股票之后,股价节节上升,这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

但是,除非你把股票卖掉,否则的话,你所取得的只是“纸上富贵”。一旦股价回落,这“纸上富贵”可随时化为乌有。

所以,在股票投资中,“卖”跟“买”同样重要,甚至比买更重要。

到底要赚多少或是要赚多少巴仙才该卖呢?

我们知道,无论你多聪明,你也不可能做到每买必赚。

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只要能做到赚的次数多过亏的次数,长期来说,就可以致富。而致富可以使我们达到投资的最终目的——财务自主。

长期持股者不多

要累积财富不但要做到赚的次数比亏的次数多,而且所赚的数目要比亏的数目大,这样才可以达到累积的目的。

可见,何时卖出或是赚多少巴仙才卖,实为累积财富的关键。

在这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法。

例如有人相信“套利永远不会错”,所以稍有盈利就脱手,他满足于蝇头小利。

这种人最易失去了赚取丰厚盈利的机会。

例如在去年第一季当金融海啸最严重的时候,股市中到处是“低垂的果实”(Low hanging fruits),随手都可以采到又肥又大的熟果,而那时也的确有不少人以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买到高素质的股票。

但是,能收藏一段较长时间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大多数投资者在股价稍微回升,取得一、二十巴仙的盈利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股票卖掉,眼巴巴的看着同一只股票,上升了二、三百巴仙,使他失去了一次黄金般的赚钱机会。

这类投资者所犯的错误是:像金融海啸这样的投资机会也许十年才出现一次,如果你错过了,也许要过十年才有在一、两年之内赚取二、三百巴仙盈利的机会,这不是很可惜吗?

卖得太早,就好像是一只可以长到10公斤重的西瓜,但你在它长到两公斤时就采摘了,使你失去了品尝其甜美果汁的机会。

可见卖得太早肯定是错误的作法。

我曾经研究过不少表现杰出基金,他们所买的股票也不是每一只都可以取得丰厚的盈利,只要其中一、两只有特出的盈利表现,整个投资组合就有不错的表现。

脱售别迫不及待

同样的,散户如果在所买进的一批股票中,只要有一、两个有超高的盈利表现,你的投资组合就可以取得超越大市的表现。

但是,在短期内你不大可能看出。在你的组合中(也许由一、二十只股票组成),那一只股票会有“超常”的表现。所以,稍有盈利就迫不及待的套利,极有可能所卖的就是会生金蛋的天鹅。

如果每只股票只要有钱赚就卖,最后整个组合的表现必然低于大市的表现。这样,你很难达到投资致富的目的。

所以,有“利”就“套”或是设定一个目的,例如,有三十巴仙的盈利就脱售,绝非明智的投资法。那么,是不是要等到取得惊人的暴利才该卖?我们知道,没有永远上升的股票。当股价涨至某个阶段时,大部分的股票价值已被极度高估,已不值得投资下去,再收藏下以,已没有意义了。如果你再不卖,你不算是个精明的投资者。

这种情形就好像果子已成熟了,如果再不采摘就可能在树上烂掉,种树人也无法尝到甜美的果实,失去了种果树的意义。

那么,到底要赚多少才该卖?

大部分人无法作出决定,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把股价孤立起来看,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没有标准,当然就无从比较;无从比较当然就无从判断。

以基本面判断

要判断,首先就要找出标准。这个标准来自基本面。

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股价与基本面脱钩,结果就如失去了手杖的盲人,自然容易掉进土坑里。

一只股票到底是便宜还是昂贵?价值是被低估还是高估?单看股价是无法判断的,你必须将股价与基本面挂钩才能判定股价是过高或过低——过高该卖;过低不可卖。

所以,只要你将股价与基本面挂钩,你就不难决定何时该卖,你就可以减少卖得太早或太迟的错误。

举例说明:

最基本的标准是本益比(Per)。本益比就是多少年赚回本金(投资额),例如以1令吉买进一只股票,1令吉就是你的本金。如果此股每年每股净赚20仙,那么RM1.00 ÷ RM0.20 = 5,这5就是本益比,也就是说五年可以赚回1令吉的本金。

现在看以下的例子(RM)。(参阅附表)


假如你以每股1令吉买进,本益比为5倍。假如在一年中股价涨至2令吉,如果把股价孤立起来看,你已赚了100%,这是很高的利润。

也许你认为股价已过高,就把股票卖掉,你会失去赚取更高盈利的机会。

实际上,如果该股每股净利增至40仙的话。以2令吉的股价,本益比还是5倍。

在估值方面,并没有比1令吉更高。

如果该公司的每股净利上升至80仙的话,即使股价上升至4令吉,本益比还是5倍,跟该股在1令吉时的估值相同。

盈利表现决定未来

在这一轮的牛市中,手套股的表现超越大市,许多投资者由于卖得太早,失去了赚取厚利的机会,就是因为他们忘记了手套股的股价上升了数倍,但每股净利也上升了数倍。

所以,在估值方面,例如在本益比方面,其实没有增加。

只有将股价与基本面挂钩的少数投资者,才会紧握低价买进的手套股,取得惊人的回酬。大部分投资者只看股价,不看基本面,很早就脱售投去赚取厚利的良机。

至于手套股将来的表现如何?其实是决定于个别公司的盈利表现(每股净利),与其去猜测股价起落,倒不如多花精神研究其前景,从基本面而不是从股价去找答案,那才是更实际的投资法。

我必须指出,本益比只是评估股价高低的其中一个标准而已。

一只股票该何时卖出,还要加上其他因素,例如公司的前景、财务情况、周息率、股市大势等等。

总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不能单看一个标准,更不能食古不化,没有“一个标准跑天下”这回事。

但是,有一点是不会错的:就是何时该卖,取决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及估值,不取决于股价涨落多少巴仙。

如果每股净利持续上升的话,不妨长期持有,万一买进后每股净利大跌,即使亏本也要脱售,切勿久留。

能够做到赚多亏少,财务自主,如探囊取物,何难之有。
read more...

Saturday, October 2, 2010

分享集:股市是金矿还是坟墓?

●冷眼

西方股市流行着一句话:“华尔街尽头是坟墓”。到底这句话是象征性的说法还是确有其事,我没有去深究,因此也就无法确定真伪。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葬身股市的人多过在股市翻身的人。

为了找出在股市中到底有多少人赚钱,我曾分别跟5位资深股票经纪晤谈,他们都是从业二十年,顾客不下1000名的成功经纪,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数度亲历牛市与熊市,目睹股市沧桑,对他们的顾客在股市中的表现,可说瞭如指掌。

我的问题很简单:他们那些长期在股市冲锋陷阵的顾客,经历了一、二十年的搏杀之后,总结战绩,到底有多少人赚到钱?他们的答案都是大同小异的:少之又少。

再问:那么,这些人是怎样投资的?

答案也挺简单:都是听消息的投机客!

在过去几个月中,在《南洋商报》的安排及各地中华总商会的邀请下,我到新山、峇株巴辖、居銮、关丹和哥打峇鲁发表演讲,与股友分享投资心得,入场都是免费的。

在开讲之前,我照例来一个简单的调查:我要求听众回应:“在股市中投资一、二十年,结算之下,赚钱的请举手。”结果是举手的寥寥无几。

亏本比赚钱多

“亏本的请举手!”结果是举手如林,亏本的比赚钱的起码多10倍。我同意这样的调查未必可靠,因为那些出席的,恐怕都是亏本者,那些赚钱的不会出席,也没有出席的必要,但一项难以否定的事实是:在股市中亏本的人肯定比赚钱的人多。

在股市中,行动越慓悍的人,下场越悲惨,那些因股市而破产的“英雄”,都是胆大包天的“盲侠”。

所以,说股市是坟墓,并不为过。

但是,有一些人,的确藉股票投资致富,尽管人数占少数。我也询问那5位资深经纪,这些成功的投资者,是怎样投资的?他们的答案大同小异:他们都是严肃的投资者,他们多数在股市低潮时买进好股,长期持有。

在股市输钱的,都是那些不断抢进杀出的短线投资者,而那些赚钱的反而是买卖次数不多的投资者。

对于这些功课做足,只买好股,而又耐心地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来说,股市是一个金矿。

所以,股市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是金矿还是坟墓。

脚踏实地!

至于对某些人来说,股市成为葬身之地,问题不出在股市,而是出在他们自己。是他们把股市变成了坟墓。

同样的,对那些靠股市致富的人来说,是他们把股市变成了金矿。

将股市变成坟墓或金矿,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如果投资者抱着“赌”的心态进场的话,股市迟早会变成他的坟墓。如果他们是抱着投资的态度进场的话,股市可能成为他的金矿。

我说“可能”,而不是“绝对”,是因为除了正确的态度之外,还要加上别的因素,才有可能成功。例如即使抱着投资的态度买进,若选股不当,或耐心不够,功亏一篑,也还是挖不到黄金。

但是如果投资者一开始就抱着投机取巧的态度进入股市的话,他一开始已经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多数人在失败后,只会埋怨别人,不会检讨自己。实在,很多时候,失败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不会检讨自己

股票投资者亦如此,在股市中亏了本,不是埋怨股市“黑手”,就是埋怨经纪给错“贴士”,却从不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这类投资者不会吸收失败的经验,也从不自我检讨自己,对他们来说,股市永远是坟墓。

只有那些不断思考,不断检讨自己,把失败化为成长的肥料,又勤于做功课及虚心学习的人,股市才有可能变成金矿。

股市到底是坟墓或金矿,并非由股市,而是由你决定,主动权其实是操在你手中。假如你认真及耐心投资的话,股市可能是你的金矿,假如你死性不改,继续投机取巧的话,股市肯定是你的坟墓。

无论是做人或投资,都必须奉4个字为座右铭:脚踏实地!
read more...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分享集: 低价非便宜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陈太太的家庭,属于中等阶级,陈先生是个受薪人士,收入不丰,而家中人口众多,开销浩大,陈太太这个家庭主妇实在不易当。

她在用钱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就以买菜来说,专买大堆的,菜贩一天卖剩的菜较不新鲜了,就按堆出售,放低售价,以吸引像陈太太这种以价格便宜数量多多买菜标准的主妇。陈太太总是一买就一大篮,但所费无几。

由于她买的是隔夜菜,量是有了,但在撕掉黄叶老梗之后,所剩无几,其实并不便宜。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股票市场中,像陈太太这种专捡便宜货的投资者,比比皆是。

这些股市的投资者也像陈太太那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低价股,最大的理由是“便宜”,在他们的心目中,价格低就是便宜。

本小利大

另一个理由是由于资金有限,买低价股,可以多买,以同样的资金,买蓝筹股只可以买一“粒”,买低价股可以买五“粒”。

他们买股也像陈太太买青菜那样,要以最少的金钱买到最多的东西。他们甚至比陈太太更进一步,他们的算盘打得更响,他们认为一只30仙的股票,只要“跳”30仙,就是赚了一百巴仙,符合本小利大的原则。

他们认为30仙的股票,人人买得起,只要一动,“赌”(股)友就会追击,要上30仙并不难。

他们知道,在股市中,打游击战的股友永远比打正规战的人多,而且多几倍,低价股对这些人最有吸引力,所以不难成为热门股,方便快进快出,是赚快钱的理想工具。

至于蓝筹股,他们其实也知道,不但安全,而且股息丰厚,但他们对这类股票的兴趣没有那么浓厚。

他们觉得“太贵”,不是他们这种收入不丰的打工仔可买的,就好像他们经过保时捷陈列室时,知道他们不够资格买这种名车,所以也就从来不走进去参观,他们对蓝筹股也有这种自卑感,所以在看股票行情版时,眼光总是集中在低价区,至于高价区的蓝筹股,连正眼也不看一眼。

他们误以为买低价股容易赚钱,但在股市进出十多年,他们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他们投资不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持有低价就是便宜的错误观念,在他们心目中,5令吉的股票属“贵”股,30仙的股票就是“便宜”股。

观念错误

他们忘记了,贵和便宜是不应该以股价,而是以价值来评定的。这种情形,就好像在中国旅游区买玉手镯,以1百元人民币买一只玉镯其实不便宜,因为该劣质玉镯其实只值30元人民币。

到名店去花5000元人民币买一只高品质真玉手镯其实不贵,因为该手镯是物有所值,有5000元人民币的价值,而且如假包换,有保障。

在任何市场中,价格其实与素质息息相关,低价买好货的情况,除了大减价期间以外,很少出现。

便宜货通常都是劣质货物,价格是便宜,但不耐用,以1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不到半年就坏了,修理费比买价更高,只好忍痛扔掉;以3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上3年也不坏,如果坏了还可以送回代理商修理,因为有品质保证书。

相形之下,高价买好货其实是更合算。

一只股票,如果长期股价不振,一定有其理由。不是连年亏蚀,便是债台高筑,或是前途暗淡。价格是廉宜,但风险也特高。有些低价股公司,业务一直滑落,最后是无疾而终,投资者的血汗钱就这样泡了汤,实在冤枉。

沙里淘金

当然,低价股中也有可取之处,但数量不多,只有功课做得很深,眼光独到的精明投资者,才有沙里淘金的本领,这种情形,就好像逛跳蚤市场,如果眼光独到,也可以廉价买到真古董一样。

但只有研究有素,具有慧眼的人才能捉到这样的机会,普通人没有这种本领。

很不幸的,对股票肯花时间精神去深入研究的人,有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绝大多数的人,不是略识之无,就是一无所知,只是听取谣言作为买卖的根据。就好像相信卖药江湖佬的吹牛就花钱买“神油”一样,最后才发现不管用,浪费金钱。

股票的价值,其实有许多评估标准可以依据,这些都是素质的天平,只要在买进之前,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一下,就马上可以知道是否物有所值。

反向操作

股票投资的最有效策略是“反向”操作,由于整个股市倒塌,例如在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中,一些高素质股票暴跌,价值被严重低估,提供千载难逢的买进机会,这才是“反向”的真义,并非低价买劣股,价低劣股有如烂铜烂铁,拾回去放在屋里,反而占据空间,却一点用处也没有。

股票投资的成功诀窍之一,就是在股价暴跌时敢于买进更多,以拉低成本,这种策略,只能用在高素质股票上。劣质股无论跌得多么低,都不可加买,因为你可能全军覆没。

许多靠股票投资致富的人,都是长期买高素质股,股价越低,买得越多,从此不卖,是这样发达的。

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是在买股份,买股份就是买事业,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不要投资于没有前途没有潜能的事业。
read more...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分享集:谁赚走股市的钱?

●冷眼

在股票投资者中,到底有多少人赚钱,又有多少人亏本?没听说过有人作过调查,实际上也无从查起。因为赚与亏是非常个人的事,即使进行调查,被调查的人也未必会吐露真相,何况即使吐露了也没用。

因为股价天天在变,盈亏也就天天不同。不过,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我们所接触的投资者中,真正赚钱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亏本者。

所以,如果说在股市中,亏本的人多过赚钱的人,而且多很多,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吧?

股市一向被认为是“零数游戏”(Zero-sum game),就是亏的数目与赚的数目是相等的。既然如此,则赚亏应该是各占一半才对,何以亏本的人总比赚钱的人多,而且赚与亏的比例,可能高达1比10。

到底这赚者是个怎么样的人,竟有本事单人匹马,将10个人的钱搬到自己的口袋里?

要了解真相,最好的方法是听一听一位朋友告诉我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战胜股市成果丰硕

他说,他的一个朋友,在2004年,以每股2令吉,买进1000股顶级手套(Topglove)的股票,买进后就不再出售,6年后的今天,在收取了两次红股后,这1000股变成5600股,以目前每股6令吉的股价计算,价值RM6×5600 = RM33,600,在6年中增值17倍,若将每年所收到的可观股息计算在内,回酬将近18倍。

当那些在股市中抢进杀出的人,在股市中被烧得焦头烂额(尤其是在次贷风暴中)的时候,这名顶级小股东的财富却在静悄悄中增加了18倍。

更重要的是那些股市中的盲侠,终日在股市的波涛中心惊胆跳,精神受尽折磨,而他却悠哉闲哉地过活。在这6年中,他其实对他的投资没做过什么,也不甚注意股价的起落。他的“无为”,战胜了股市,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当别人的股票跌得脸青口唇白的时候,他的顶级股票,何以能翻了几番?

其实,在这6年中,顶级手套的股价,也像其他股票那样,多次大起大落,如果这位投资者自作聪明,企图预测股价起落的“时机”(Timing),而在股市中卖出他的股票,希望在股价回调时买回来,以赚取价差的话,他的投资不可能在6年中取得18倍的惊人增值。

手套股创惊人财富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他的投资取得如此惊人佳绩?

答案是:顶级手套的成长。

由2004至2009年,该公司的营业量由4亿1800万令吉增至15亿2900万令吉,增加3.6倍,净利增加得更快,由4000万令吉增至1亿7000万令吉,增加4.25倍。

更难得的是该公司的派息率逐年增加,成长完全不受提高派股息的影响。

在过去10年中,大马手套业一枝独秀,完全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次贷金融海啸并未使该公司的成长缓慢下来。

除了顶级手套外,其他上市手套公司,包括速伯玛、贺特佳、利得、稳大等,也同样有标青的业绩表现,根据国际研究机构,手套的需求,在未来10年中,将保持8-10%的成长率。

手套股为股东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但只有长期投资的股东,才能享受到手套业成长所创造的财富,那些短线投机者,在买进之后,稍有盈利就脱售,只能获得蝇头小利,受薪阶级的投资者,由于投资额不大,如果投资成长太低,在退休时很难达到财务自主的目标。

稍有盈利就脱售,绝非累积财富之道。

冷眼方程式的第一个项目是“反向”,就是低价买进,但低价不能保证获利,故第二个项目是“成长”,成长就如顶级手套那样,长期保持增长的趋势,但惟有长期持握,才能充分享受到企业成长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短期投资犹如在1公斤时就采摘了可以长到5公斤的西瓜,无法享受到成熟西瓜的甜美。

本文所提到的那位顶级手套股东,在2令吉的低价买进顶级,是典型的反向者,他所买的是高成长的企业,又能持握6年,他的作为,完全符合冷眼方程式的反向+成长+时间=财富的投资方式,所以才能取得18倍的财富增长。如果他继续守下去的话,他的财富增长可能持续。

赚走股市的钱的,正是他这一类投资者。
read more...

Saturday, September 4, 2010

分享集: 嘉利丹小股东应否接受收购献议?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种植股嘉利丹(Kretam,1996,主板种植股)控股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在8月3日向该公司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该公司股票的献议,收购价为现金每股RM1.43。收购献议书已于8月23日寄给所有股东,截止日期为9月14日。该公司的5610名股东,应否接受收购?

我从三个角度评估此项收购献议,所得的结论都是:不应该接受收购。

我是从收购价格、盈利展望、净有形资产价值这三个角度来评估此献议。

第一个评估角度是收购价格。大股东所献议的收购价RM1.43太低。

嘉利丹现在的实收资本为2亿4448万1984令吉,每股面值为1令吉。该公司在沙巴的山打根和斗湖区,拥有4万3975英亩土地,其中已种油棕面积为3万6073英亩,其余为空地,不适合种植的土地及油棕基本设施如道路、员工宿舍、棕油厂等所需的土地。

我们知道,我们买油棕股,就是买油棕园的土地,我们在评估油棕股时,应以种植面积为标准,理由是唯有种植面积才能生产棕油,为公司带来利润。

嘉利丹的3万6073英亩(1万4598公顷)已种植油棕园,坐落在沙巴山打根至拿笃 (Lahad Datu) 公路旁,该区最适合种植油棕,大种植公司如 IOI、莫实德、森那美都在该区拥有油棕园。故嘉利丹的油棕园,可说是上等油棕园。

拥6500万现金

过去三年,该公司在山打根区的成熟油棕园每公顷鲜果串(FFB)产量平均为24公吨,比全国的平均产量约20公吨高出20%。

以RM1.43收购计算,该公司市价总值为:

RM1.43×244,481,948(股)=RM349,609,185。

该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季报账目显示该公司拥有6500万令吉现金,而仅欠银行1千万令吉,若还清债务,手头的净现金额高达5500万令吉,而且尚在增加中。

若全面收购成功,大股东拥有该公司100巴仙股权,这5500万令吉全部归他所有。如果我们从3亿4960万9185令吉的市值中扣除5500万令吉的现金,他实际上是以2亿9460万9185令吉购买3万6073英亩优质油棕园,平均每英亩买价仅为8167令吉, 等于该地区油棕园的三分之一。

小股东若接受收购,等于以每英亩8167令吉将油棕园卖给大股东。

廉价购优良油棕园

第二个评估角度是盈利潜能。该公司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两个季度,已取得1800万令吉的净利,以目前原棕油(CPO)每吨超过2600令吉的价格,该公司下半年的盈利应比上半年更高,理由是油棕园的盛产季节是在每年的末季,即使只保持上半年的净利,每股净利约为15仙,以1.43令吉的收购价计算,本益比在10倍以下,比目前大部分种植股15-20倍的本益比为低。

该公司的3万6000英亩油棕园分为两个部分,在山打根区的2万英亩是在高产期,去年每公顷鲜果产量为22.25公吨,但斗湖的1万5000多英亩尚未迈入高产量,去年每公顷产量仅为15.75公吨,预料在未来的一两年,当斗湖区的油棕逐步进入高产期时,该公司的棕油产量将更高,若棕油价格挺秀,该公司可望取得更高的盈利。

第三个评估角度是该公司的资产价值。

该公司在山打根和斗湖区的3万6000英亩油棕园,绝大部份是以1996年的价值入账,根据2009年年报,该公司园丘地账目中的价值为2亿3500万令吉,以3万6000英亩的种植面积计算,每英亩的价值仅为6522令吉,(RM2亿3525万4000÷36073英亩=RM6522)。

若以目前的价格重估其园丘,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必须大增。

商联帝沙的油棕园亦在山打根与拿笃区,也是属于上等油棕园,在去年重估价值,平均每英亩估值多数超过2万5000令吉(见该公司2010年年报)。

嘉利丹之园丘与商联帝沙之园丘,在素质上不相上下,若以同样的标准重估其3万6000英亩园丘的价值,嘉利丹的每股净有形价值,将从1.62令吉(2010年6月30日)增至3.50令吉以上。

以1.43令吉的收购价,大股东是以廉价购买优良油棕园。

保留上市地位

综合以上分析,无论是从每英亩收购价、盈利展望或是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的角度来评估,每股1.43令吉的收购价都是太低,小股东应拒绝大股东的收购献议。

嘉利丹在10年前由于所拥有的股票经纪行蒙受严重亏蚀,而一度陷入财务危机,该公司于2003年展开财务重组计划,变卖资产还债发出一连串的债券给债权人,专注油棕业务,经过8年的奋斗,靠着3万多英亩油棕园的盈利,不但清还所有债务,在今年6月30日时银行还有6500万令吉的现金,已是一家财务健全的公司。

提出全面收购献议的该公司大股东,是在8月3日,将其所持有的5700万股可转换不可赎回债券(ICULS)转为普通股后,股权由32%增至50.11%,按照上市条例,必须向小股东作出全面收购献议,由于大股东的股权已超过50%,故其收购献议属于“无条件”。

收购献议书也明确表示,该公司将保留其上市地位,小股东不必担心公司被除牌。
read more...

Saturday, August 28, 2010

分享集:贴身跟踪企业进展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对于股票投资,我一向主张长期。于是有人认为:只要长期投资,就一定能赚钱。

每当我听到此话时,我都会马上补充:是的,要赚大钱,尤其是要取得丰厚的盈利,舍长期别无他途。但是,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才能达到此目的,那就是:只有公司盈利长期保持上升趋势的公司,其股票才会持续增值;业绩每况愈下的公司,其股票价值必然江河日下,持握时间愈长,亏蚀愈大,最后可能全军尽墨。

投资者在买进股票时,一定要作长期持有的打算,至于要持握多久,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业绩表现,如果公司的盈利年年上升的话,你应该紧握不放,收藏得越久,就赚得越多。只要企业盈利上升趋势不变,业务不断成长,你可以无限期的收藏下去。在数十年之后,增值数十倍、数百倍亦不足为奇。世界的富豪都是这样成就的。

财富累积需要时间

在 1960年代末期的世界首富保罗盖帝(J.Paul Getty),原本就是从事石油业的,在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石油股跌至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他持续不断的在华尔街搜购石油股,控制了油藏丰富的石油公司,从此就不再出售,这些股票跟着石油公司盈利的上升而增值千倍,使他在1968年跃升为世界首富。

无论是世界或大马的富豪,都是藉着长期投资而挤身于富豪榜的。财富的累积需要时间,并无捷径可抄。暴发富是有的,但其进锐者其退速,暴发户鲜有能持久者。

有一位妇女,在她儿子满月时以1令吉左右买进1000股大众银行,当时她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将来我儿子结婚时,我把这1000股送给他当结婚礼物。”大家都不以为然。

三十年后的今天,她真的娶媳妇了,也真的把这“批”大众银行股票送给她儿子。

请注意,她不是把1000股,而是把“一批”大众银行股票送给她儿子,这份礼物之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原来在这三十年中,她收取了所有红股和附加股,同时以所收到的股息买进更多大众银行股票,三十年后的今天,当年所投资的1000令吉,现在价值数十万令吉,听的人都瞠目结舌。

长期投资利润丰硕

犹记四十年前,当我初入股市时,新马股市尚未分家,我曾以每股1令吉买进新加坡发展银行(DBS)的股票,在取得了50%的利润后就脱售,当时还真的蛮高兴。这1000股假如收藏到现在,收取了红股、附加股及丰厚的股息加上新币增值,现在的总价值不下百万令吉。

是的,惟有长期投资,才有可能取得如此惊人的利润。但是,像大众银行和DBS这样长期成长的股票,毕竟不多,现在从股市中买进股票,要预测它在数十年之后价值多少,谁也没有把握。

我手中有股票交易所1973年出版的《公司手册》,在当时的马新股票交易所上市的260家上市公司中,约70%已面目全非,或是从报价版上消失了,能生存到今天,而且老当益壮的不到30%,其中只有部分取得卓越的成长,为股东创造丰硕的回酬,其余公司的成长平平无奇。

所以,长期投资必须长期贴身跟踪企业的进展。只有有关企业的盈利保持年年增长的纪录,你才可以继续收藏下去,它才可以为你带来巨额的财富。一旦发现有关企业的业绩日走下坡,或者出现不利的环境,它不可能重振雄风时,就不可继续收藏下去。

投资成败取决业绩

你要时刻记住,你所持有的,是企业的股份,其价值决定于公司的盈利表现。当企业走下坡,而且没有翻身的希望时,股份的价值将消失于无形,就好像投入火中的冰块般,化为乌有。

贴身跟踪企业的进展,是长期投资必须做的工作。最基本的功课是必须阅读年报、季报、公司发布的文告,尽量搜集及详阅有关行业景气的研究报告,保持长期阅读财经报章、杂志的习惯,以跟上最新的发展和变化。

假如公司推行庞大的计划,关系公司未来的兴衰,更要密切关注其动向。假如国内或国际出现对公司业务或市场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话,必须及时评估其对公司的冲击,作出保留或脱手的决定。

现代企业所面对的挑战,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严峻,速度更加迅猛。过去业绩良好的企业,不能保证将来能持续。作为企业的股东,你的投资的成败,决定于企业的业绩表现,所以你必须密切注意企业的进展,买进后就不闻不问的时代早已过去。

如果你不关注你的公司的进展,到公司陷困时,你的投资将化为乌有,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read more...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分享集:母不如子解读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在上市公司中,不少是母公司与子公司同时上市的,在股价的表现上,则母公司往往不如子公司。例如峇都加湾控制吉隆甲洞;丰隆财务集团控制丰隆银行。

作为母公司的峇都加湾和丰隆财务集团的股价,总是比不上作为子公司的吉隆甲洞和丰隆银行。其他母与子公司同时上市的公司亦如此。“母”不如“子”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大部分投资者对这种现象感到费解。

无论是在资产价值或盈利上的表现,母公司均不在子公司之下,何以在股价上的差距如此之大?也难怪投资者感到疑惑。峇都加湾和吉隆甲洞,就是典型例子。

根据两公司2009年年报,峇都加湾拥有46.57%吉隆甲洞,计495,901,527股,以峇都加湾的实收资本435,951,000股计算,每一股峇都加湾就拥有1.1375股吉隆甲洞。

以吉隆甲洞8月13日的市价17令吉计算,价值19令吉34仙,如果把峇都加湾其他资产和现金计算在内,价值应不在20令吉之下。

然而峇都加湾同日的股价仅为11令吉70仙,相差7令吉64仙,这该如何解释?

其他大部分母子同时上市公司亦如此,只是股价差距程度上有别而已,这是怎么一回事?

为了使大家易于了解,我假设某母公司控制子公司60%股权,两者均为上市公司,请看下列事实!

财政稳固攫取机会

假设子公司一年净赚1亿令吉,按照股权比例入账,母公司分得6000万令吉。于是公司在年报中说该公司该年盈利为6000万令吉。

但是,子公司只从1亿令吉的净利中,拨出20%或2000万令吉作为股息,分发给股东,其余80%或8000万令吉保留在公司内作为发展业务用途。母公司拥有子公司60%股权,分得2000万令吉中的60%,计1200万令吉(RM20,000,000×60% = RM12,000,000)。

所以,母公司该年的盈利虽然是6000万令吉,实际上,只收到1200万令吉的现金。

作为控股公司,母公司的大股东需要股息,假设母公司从所收到的1200万令吉现金中,拨出1000万令吉作为股息,分发给股东,则母公司保留在公司内的现金,只剩200万令吉而已。

现在请比较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现金情况:子公司手头握有8000万令吉,而母公司只有200万令吉。

我们知道,投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现金充足的公司才能攫取机会,将业绩推向另一个高峰,没有现金的公司,即使机会出现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机会溜走。

宁可借债务经营

这就说明了何以一些拥有巨额现金的公司,宁可借债经营生意的原因。

就以上述母公司与子公司来说,假设这是一家产业公司,突然发现一段地点优良的地皮,欲以8000万令吉脱售,条件是现金交易,因为地主急需现金周转。

在这种情况之下,拥有8000万令吉现金的子公司就可以当机立断,把地皮买下来;母公司由于手头只有200万令吉现金,要向银行借款,迁延时间就无法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

由于子公司的财政稳固,现金充沛,故在业务上更加活跃,企业运动也更频仍,营业和盈利成长也肯定比母公司更快。

相形之下,母公司作为持股人,较不活跃。这种情形就好像作为小股东的股票投资者,对所投资公司只限于持有股份,不活跃参与公司业务一样。故投资者,尤其是基金,对生气蓬勃的子公司兴趣较浓,是可以理解的。

交投淡难吸投资者

作为母公司,资本通常都比子公司小,而母公司的大部分股票,握在大股东手中,股市中的游离票较少,交易通常不热烈。

投资基金的投资考量之一,就是易于买进卖出,如果成交量太过稀薄,他们是没有兴趣购买的,因为他们害怕资金受困,难以脱身。

一家投资基金不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其游离票太多,股价很难有特出的表现,这也是造成子公司的股价,比母公司更标青的原因之一。

大股东牢握不放

母公司控制子公司,这种由上而下的控制结构,是以小资本控制大资产的理想方式。

一家实收资本6000万令吉的母公司,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资产高达3亿令吉的集团子公司。

假设母公司的大股东持有50%股权,则投资额为3000万令吉。通常大股东以一半现金,一半银行贷款来融资这3000万令吉投资,等于他以1500万令吉就可以控制高达3亿令吉的资产。他在公司的利益,往往比表面上所看到的更大。由于担心失去控制权,大股东都牢牢的握住他的股票,无论股价多高,都不考虑脱售,这也是造成股票交易不活跃的原因。

较大的投资者或基金,买不到票,买到后又担心不能脱手,所以都不敢买进母公司的股票,导致母公司股价比子公司逊色。

母股派息率较丰厚

母公司的大股东,往往是由银行融资以购买母公司的股权,他们需要现金来支付银行的利息,所以,一般上母公司的派息率较丰厚。

以股息收入为目标的散户和基金(尤其是单位信托),都不肯轻易脱售他们的股票,进一步造成股票交易稀薄,在大股东与散户均紧握股票不放的情况下,股价比不上子公司,亦不足为奇。

母股低沉利大股东

近年来,上市公司私有化风气炽热,原因之一是公司的股价长期低沉,没反映其真实价值。

商场竞争激烈,要找好的投资谈何容易,大股东认为,与其到处找投资机会,倒不如私有化价值被低估的自己控制的公司,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更有把握经营事业。

除非价值被低估,他们是不会将公司私有化的,这就造成了被私有化公司的股东,被迫脱售他们的股权的原因。

母公司的大股东都不能排除他们没有将公司私有化的意图。要私有化就必须确保股票价值被低估,股票低格低廉是确保股票价值被低估的最佳策略。

理论现实有距离

母公司股价高对小股东有利,但对大股东没有什么好处。一家优质上市公司的股价暴涨,一名持有控制性股权的大股东曾亲自对我说:他不会考虑脱售他的股权,因为这是他花尽心血建立起来的事业。

所以,股价上升,他不会得益。对他来说,公司盈利上升,派发更高的股息比股价上升更实际。母公司股价低沉对有意将母公司私有化的大股友有利。

在股票投资上,理论与现实往往有一段距离,就以母公司与子公司来说,每股母公司的股票,就拥有一股子公司的股票,照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股价之间应划上一个等号,才是合理的,但实际的股价表现并非如此,母与子公司股价的缺口相当大,将来是否会缩小,就不得而知,但最低限度目前是如此。

作为坚强的价值投资者,我一向认为“母凭子贵”才是合乎常理的。我没忘记了股市原本就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作为实际的投资者,我们除了坚持“价值”的原则外,也还是要将别的因素考虑在内,切忌食古不化。
read more...

Saturday, August 7, 2010

分享集:陈李黄何张 勇闯股海

●冷眼

语云:“一种米养百种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活着各种各类的人,他们对事情的想法、态度、作为,天差地别,就以陈李黄何张这5人来说,他们的消费行为、股票投资路线,就天南地北,各领风骚。

陈小姐买水果

陈小姐是一名执行人员,是典型的工作狂,听说水果可以养颜,所以她特别喜欢吃水果。可又忙到连买水果的时间也抽不出来,只能在放工回家途中,把车停在一家水果店前购买,该店前是不能停泊车辆的,而她又疲惫到没有心情细选水果,只拣顺眼的,随手买了就上车,结果所买的水果,不是太甜,就是太酸,不是太生,就是过熟,常常吃得不开心,要改善,又无法可想。

陈小姐对股票投资的作风,亦如买水果。

她想多赚点钱,可又没有门路,从朋友和同事的言谈中,她隐隐约约觉得投资股票可赚快钱,就把储蓄,一股脑儿投入股市。

她对股市和股票,只懂得一点皮毛,而且还是靠传闻得来的。她太忙,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研究股票,尽管英文水准不错,但看起公司年报、季报或股票分析论文来,总是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因为这些资料中有不少她感到陌生的术语。更要命的是她对那一大堆数字和图表,觉得枯燥无味,读起来如同嚼蜡,根本看不下去。

既然没法做功课,她只好靠“消息”来投机,在股市中抢进杀出,股价上升她睡不着,因为太兴奋,股价暴跌她失眠,因为太担心,加上工作的压力和办公室政治,使她如同生活在炼狱中。

李女士买菜

李女士是一名会计师,平时工作繁忙,往往工作至深夜,家务都交给女佣,只在周末上公市买菜买肉,放在雪柜中,供一星期之用。

李女士买菜,就好像她做账那样精明,买几公斤青菜,她要走几个菜档,比较了货色再比较价钱,才作出最后决定;她那不沾阳春水的玉指,花了不少钱去修饰指甲,平常用指,小心翼翼,在买鱼时可就不一样,她不畏腥臭;指压鱼身,翻阅鱼腮,确保新鲜,再耐心地杀价,直到鱼贩不想做她的生意时,她才敲定成交。买时还要盯紧天平,确保斤两足够时才掏荷包付钱。

李女士在股票投资上的精明,不在买菜之下,作为会计师,她对年报中的账目,了如指掌,买进之前,一定三思。

她在股票投资上的表现,乏善可陈,太过精明,使她过份谨慎,过份相信数字,使她坐失不少良机。她过份重视“合理”性,在不合理的股市中,自然难以发挥,不过,精明也使她避过不少风险。

黄先生买皮鞋

黄先生是商人,从事贸易业数十年,他有一个“嗜癖”,就是对皮鞋情有独钟,常常买,轮流穿,乐在其中。

他买皮鞋,有他的一套,作为老板,他有的是时间,常常逛鞋店,有时流连忘返。

他选皮鞋的手法是“货比三家”,他从皮鞋的款式、颜色、皮质软度、穿在脚上的舒适感,加以比较,处处讲究,如果都达到他的要求,才讲价钱,直到价码达到“物有所值”才成交。

他买股票亦如买皮鞋,总是不慌不忙,精挑细选。他以做生意的手法选股,素质至上,价格公道,买进时就作长期持有的打算,很少作短期投资,他常说:“货如轮转利路通,货物进出要快”,但股份却要长守才可获利,就好像我的公司,货如轮转,但我的公司的股份却从来不卖”。

何太太买皮包

何太太属中产阶级,她对名牌手提皮包如醉如痴,只是价钱高得惊人,她舍不得。当她相中一个牌子的一款皮包时,她不立刻下手,反而耐心等待。

她知道专卖店通常会在圣诞节等节日,举行大减价,那时高价皮包会半价出售。她会特别注意日期,在大减价的第一天就到店前等候开门,往往成为第一批光顾的顾客,她总是得偿所愿,半价买到她心爱的皮包。

何太太也是股市常客,但买股票的作风刚好跟买皮包相反。熊市的时候,她绝迹经纪行,手头的股票亏得太惨,她不敢检视;牛市出现时,她天天出现在经纪行,跟着师奶团,抢进杀出,直到公牛垂头丧气,母熊趾高气扬时,她才遍体麟伤地离场。离场时誓言不再淌股市这浑水,但当第二轮牛市出现时,她又在经纪行叱咤风云,如此周而复始,数十年如一日。

何太太买皮包和买股票的作风,形成强烈的对照。

张先生买家电

张先生,中年人,专业人士,平时工作特忙,他买家电、手表等长期使用消费品时,坚持一个原则:只买名牌产品,理由是名牌产品虽然价格较贵,但一来品质保持一定水准,二来保证两年不坏,三为提供维修服务。他是个忙人,没时间去理会家电之类琐事,所以只买高素质的名牌产品。

他也秉承这个原则投资股票,他没时间做研究,又没时间监管他的投资组合,更不想为股票而担心,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他的投资为他赚取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更高的股息收入,所以他只买蓝筹股。

他从不到经纪行看股票行情,只从报纸看股价,因为他要专注於他的事业,不想分心於股票投资。这种作风反而使他取得可观的回酬。

身影何处寻?

长期来说,股票投资的成败,与所采路线息息相关。如果路线错误,则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赚钱。陈李黄何张5人,几乎同时在10年前投身股海,10年后的今天,正如所料,结果有天渊之别:

买水果的陈小姐:投机取巧,一败涂地。

买菜的李女士:精打细算,表现一般。

买皮鞋的黄先生:货比三家,斩获可观。

买皮包的何太太:随波逐流,遍体鳞伤。

买家电的张先生:稳扎稳打,盘满钵满。

你在那一个人的身上,找到你的影子?
read more...

Sunday, August 1, 2010

分享集: 股息挂帅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假如你有一个朋友,邀请你参股于他的公司,但是预先声明:这盘生意是不分红利的,你会参股吗?

假如你是个精明的投资者,我相信你不会考虑参股。因为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将来能分到红利,使你有固定的入息,同时也希望资本增值,使你的财富与日俱增。

现在,你的朋友竟然预先声明公司的政策是不分红利,这就违反了你的投资目标,相信你不会参股。

你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实就是与数以千计的陌生人,合股做生意,跟参股于你的朋友的公司没有两样。惟一不同的是上市公司的股份,随时可以在股市中买进或卖出,参与你的朋友的私人公司,就没有买卖股份的便利,如此而已。

没派息也有人买

买进股票,就是参股,卖出股票,就是退股,投资的目的,无非是赚钱,赚钱的方式有二:第一是公司分红利,就是派发股息,第二就是股份的价值上升,就是资本增值。这两者之中,资本增值决定于股价,然而股价起落,难以预测,较为可靠的是股息,若无股息,投资者只能寄望股价上升,赚钱的希望,极为渺茫。

照理,没有股息的公司,人们不会参股,才是合理的行为,但是,股市中人却不是如此,那些从来没有派发股息的股票,不但照样有人买,而且往往比股息稳定的公司,更加热门,反而是那些股息稳定的股票,受到冷落,股市怪事多,此为其中之一。

股息,俗称红利,是企业把所赚到的钱,按出资的比例,分发给股东,上市公司称为股息,英文叫Dividend,这个字衍自Divide,就是“分发”的意思,故股息就是从公司的盈利中,拨出一部份或全部,按股份的大小分发给股东,是公司处理利润的方式之一。

当然,惟有有钱赚的公司,才有可能派发股息,如果公司由于业务缩减,又没有新的计划,公司资金过剩,决定把部份资金退回给股东,这叫“资本回退”,股东所收到的,其实是属于他较早时投进这家公司的资金,并非公司的盈利,故不能称为股息。

股息政策应公布

每一家公司,都应公布股息政策,说明将盈利的多少巴仙移作股息,使投资大众在买股票时作为参考。

现在其实已有一些公司这样做,例如中钢马来西亚集团(CS Steel),和速远(Zhulian)就宣布最少将50巴仙的盈利移作股息分发给股东,堪为上市公司的楷范。

尽管分发股息需要股东大会批准,但分发股息与否,实际上董事会操生杀大权,董事会不建议分股息,小股东奈何他们不得。

董事会操生杀大权

但是,小股东也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唾弃这些公司的股票,不参股于这些漠视小股东利益,一意孤行的公司,若人人如此,股价长期不振,受害最大的,将是拥有控制性股权的大股东。

散户采取股息挂帅政策,以股息高低作为选股标准,是最明智的投资策略,因为凡是长期派发可观股息的公司,都是业务稳定,财务健全的公司,安全性较高。

以股息收入为投资基准,也较容易赚钱,假设你所买的股票,周息率为8%,每年的股息收入,已比银行定期存款高1倍以上,若长期投资,平均每年股价取得10%的增值,加上股息,每年就可以取得18%的回酬,比定存利息高6倍,长期如此,可以致富。

理想的股息收入,是比银行定存利率高1倍,有了稳定的股息收入,你可以把股票投资视为定期存款,这样的投资,乃立于不败之地,散户舍此而不取却在股市中投机取巧,实令人费解。

股息万岁!

公司保留盈利 股东一无所得

公司赚了钱,分配的方式很多,最普通的有:

1以股息的方式分发给股东,股东收到现金,可以自由处置。

2将盈利全部保留在公司内作为扩展业务用途,在下一个财务年的账目中,这些盈利变成了“储备金”,通常是以“未分发净利”出现在公司实收资本项目下。资本加储备金,就是“股东基金”(Sharehold Fund)。

3将盈利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作为股息分发给股东,另一部份则保留在公司内作为扩大业务或营运资金,留在公司的部份在下一年转为公司的储备金。

扩展业务生存之道

必须注意的是保留在公司内的盈利,不一定是现金或定期存款,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现金其实已被用来囤存货物或是购买了资产,故“未分发净利”雄厚不等于公司拥有大量现金,实际上,现金早已被用出去了。

在商场中,竞争异常激烈,公司的业务,不进则退,不能原地踏步。因为公司的开支,年年增加,如果收入停滞不前的话,公司势将走向入不敷出,从而出现亏蚀,所以,公司要生存,就必须扩展业务,扩展业务需要资金,资金来源不外以下3途径:

1叫股东注入更多资金,这就是发附加股,以增加投资额。

2向外举债,就是向金融机构借钱。

3发债券筹募资本,债券可以发给股东,也可以发给非股东。

4将公司的盈利保留在公司内,不分发或是只分发一小部份给股东。

在以上的注资途径中,第④种,即保留盈利是最方便的,也不必等到财务年结束时才动用这些盈利。

为了把生意做得更大,把盈利保留在公司内,实际上也无可厚非。毕竟公司将来赚得更多,受惠的都是股东本身。

问题是符合公司的利益,不一定符合股东的利益。这话怎么说,试想股东把血汗钱投资在公司,公司虽然年年有盈利,却不分发股息,等于股东看得到吃不到只有猛吞口水的份儿,合理吗?

把盈利全部留在公司内,公司财力是越来越雄厚了,但是,股东的荷包还是空空如也,股东可是穷人啦,他所以投资于公司,无非是希望公司定期分发股息,使他有固定的收入,现在公司钱是赚到了,却保留在公司内,股东一无所得,生活没有改善,岂不有违当初参股的原意?

股东参股,就是把资金免息交给公司应用,他希望取得比银行定期存款更高的回酬,现在公司是赚钱了,但他望穿秋水,仍盼不到股息,何等沮丧?

更令他气愤的是有些公司把盈利保留在公司内,并非移作发展业务用途,而是长期作为定期存款,这样做对股东公平吗?公司既然用不到这笔钱,为什么不分发给股东,让股东投资在别的领域,甚至作为定期存款,在紧急时有钱可用?这不是比公司将盈利作为定期存款更合理吗?
read more...

Saturday, July 24, 2010

分享集:勇于认错

●冷眼

在股票投资上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那些大言不惭,夸口他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是口不对心,便是他根本没有进场。就好像说走路从来没有跌倒过的人,他不是说谎,便是根本没有启步。

所以,不要为了犯错误而懊恼,也不要为犯错误而灰心;因为犯错误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不在于会不会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以后必须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犯。一个懂得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才会在投资上增长智慧,这样,才能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一个重复犯错而不知改善的人,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股市,因为他不可能成功。

投资是艺术技术

投资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两者都需要不断练习,不断改善,才能臻于化境,没有经过股市考验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的投资者并非不会犯错者,而是“对”的次数多过“错”的次数的人。

所以,在股票投资上,不要追求百战百胜,那是自寻烦恼,也是不实际的作法。

人人都有好胜心。明明是作了错误的投资决定,但因好胜心强,死要面子,总是不肯认错;更坏的是不但不认错,反而到处去找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支持他的错误决定,或是找来对股票投资一知半解的人支持他的决定,以加强他的信心;实际上是加深他的错误,他就这样一直错下去。由于他的不肯认输,结果是输掉一切。故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错。

所以,假如你在买进股票之后,发现你的决定是错的,即使蒙受亏损也应该马上脱手,否则的话,损失可能更大。

犹豫不决是投资的大忌。因为资金有限,让资金困在坏的股票上,等于失去了购买优质股票的机会,损失是双倍的。所以,当你确定你的决定是错误的,就要有壮士断臂的精神,切忌举棋不定。

当然,你的决定必须是在经过深入的思考,缜密的研究之后才作出的,切不可草率从事,听信别人的不成熟意见而作出的。

无论是在买进之前或是买进之后决定“弃暗投明”,均应采取此种慎重的态度。凡是涉及资金的决定都要三思而后行,切忌仓促从事,更不可在冲动的情绪下作出决定。

股票投资者一定要遵守“宁可错过,不可买错”的原则。因为只要股市在,机会就存在。没有买到又焉知不是塞翁失马?

做足功课不受影响

投资要成功,一定要自己做功课。做足功课才会有自己的主见,不轻易受别人不成熟意见的影响。别人的意见,包括股票分析师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切勿全盘接受。你一定要记住,赚钱或亏本完全是你自己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你必须对你自己的决定负全责,别人没有替你赚钱的义务;钱必须由你自己去赚,不能靠别人。

你亏了钱,别人没有切肤之痛,因此也不会那么认真为你谋划。向别人讨什么股票可以买的“贴士”,如果别人给了你一个“贴士”,好比是给你一条鱼,你吃完了就没有了。要长期吃鱼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自己捕鱼。所以,与其到处去讨鱼,倒不如立刻着手学习捕鱼法。

向别人讨“贴士”,有两个坏处:

(1)别人介绍的股票未必适合你购买。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各异,适合甲投资的未必适合乙投资,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么股票适合你购买。例如我的投资哲理是慢而稳,基本面强、风险低的股票。如果你介绍我买高风险、高成长的股票,我根本不会考虑。

(2)企业天天在变,现在看起来是可以投资的股票,过了一段时间,时移境迁,企业变了质,不再值得投资,如果你没有贴身跟踪其发展,仍旧呆呆的守下去的话,你怎么能赚钱呢?别人可以介绍你买什么股,却没有责任代你跟踪企业的进展。所以,股票投资还得靠自己,别人帮不了忙。

假如你买对了股票的话,不可略有盈利就脱售。只要公司的盈利继续上升,就应长期持有,守得越久赚得越多。但是一旦企业盈利回跌,短期内不可能回升,就应脱售,不可恋栈。

总结:

(1)处理错误决定的办法是:壮士断臂,切忌继续错下去。

(2)别人的意见,可供参考,切勿尽信。

(3)买对股票应长期持有,直到基本面有变才脱售。
read more...

Sunday, July 18, 2010

分享集: 让纪录说话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什么股票值得投资?”


这是大多数股票投资者所面对的难题。


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多达1000家,包括了经济中所有的主要行业。面对这么多的公司,投资者如老鼠拖龟,不知从何下手,是可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投资者可以根据一些常用的评估标准,如本益比、周息率、净有形资产价值等进行筛选。问题是这些标准都是根据过去的业绩计算出来的。


过去业绩好,不保证将来业绩同样标青,毕竟将来比过去更重要。根据过去的资料所计算出来的评估数据,有时反而有误导性,不可不慎。


我们知道,企业的营运,受到无数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业绩的起落很大,一向表现颇为优异的公司,在环境变迁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种例子,俯拾即是。


如果食古不化,过于执着于根据过去一年的业绩计算出来的本益比、周息率及净有形资产价值,作为选股的话,犯错的可能性很大。


70%面目全非


我手头有一本股票交易所在1973年出版的《公司手册》,纪录了当时所有上市公司的资料。


我发现,当时在马星股票交易所挂牌的259家公司,现在约有70%已是面目全非,有些已经破产,有些因亏蚀严重,财务陷困而被重组,改头换面,重新挂牌;有些则被全面收购而私有化;有些公司在被大股东掏空之后,从此无疾而终,留下可怜的小股东,欲哭开泪。


总之,企业没落时,受害者多数为无知的散户和投机敢死队员。


有些公司,当时的确叱咤风云,成为耀眼的股市明星。但是,绝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经过了一段时间,就光环消失,甚至销声匿迹。


那些当时预言业绩如何如何标青的公司,超过90%是不能实现的,相信他们的预测而买进这些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没有几个赚到钱。


反而是那些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企业,能够长久生存,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你会感到很乏味。但是,长期来说,却可以取得可观的回酬;导致亏损的反而是当时风头极健的“明星股”。


蜕变蓝筹股秘诀


那些经过三、四十年之后,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蜕变成蓝筹股的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良好、诚实的管理,是所有股市常青树的最显著特征。


2 他们所从事的业务,或是所生产的物品,需求长期存在,而且需求跟着经济成长而与日俱增。银行、种植业,就是明显的例子。


3 他们很少玩“企业把戏”——收购、合并、换股,这些动作很少出现在这些公司。


4 这些业绩长期稳健的公司,多数从事单元产品,例如洋灰业、油棕业、啤酒业等都是典型例子。多元化企业能脱颖而出,相对的数目较少。


5 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或是所提供的服务,都是重复做同一样东西,很少有新奇的花样。例如有一家跨国食品公司所出产的饮品,百年来其实没什么变化,却年年取得丰厚的盈利——强劲的品牌,是一个主要因素。


长期纪录窥见常青树


要预测一家企业能否永续经营,成为“常青树”,可从长期纪录中窥见一斑。


许多上市公司在年报上列出过去5年,甚至10年的业绩纪录,包括每年的营业量、盈利、每股净利、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每年派息率等。这份纪录告诉你公司历年的进展,这是一份评估企业素质的最有用资料,理由是:


1 纪录反映企业的稳定性。例如营业量若长期保持上升的趋势,表示这家企业的产品是重复又重复的被采用,并不随经济兴衰而增减,这样的生意最不容易出毛病。


2 5年、10年的纪录,反映企业的可依赖水平。做假账只能在短期内得逞,若营业量或盈利10年保持稳健,则必然是没有灌水,要在账目做手脚长达10年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企业的主管人员在这期间可能已有变动,若有假账可能会被揭发出来。


3 纪录反映企业顾客稳定,产品价格有竞争性,赚率保持一致。


4 纪录反映企业善于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是薄利多销政策,故能保持市场份额。


5 纪录反映企业的应变能力。经济衰退和金融风暴是企业的试金石,企业经过考验后仍屹立不动,显示出其生命力是坚强的,是根深蒂固的好企业。


6 企业在年报中所提供的纪录越长越详细,反映领导人的信心。若你将玻璃市种植的年报跟别的公司的年报相比,就可以看出企业的素质。


如果一份年报只提供5年纪录,你可以找出5年前的年报,从而找出10年的纪录。纪录越长,越能显示企业的趋向。


纪录是会说话的。它会告诉你企业的成长过程,反映企业的健康情况。多看纪录,肯定有助于你了解企业。


让纪录说话吧!
read more...

Saturday, July 10, 2010

分享集:盈利至上

●冷眼

股票投资者在买进股票的时候,只要遵守一个简单的原则:不买没有盈利的公司的股票,就可以减少错误,减少错误,等于提高胜算。

道理很简单。买股票就是买股份,买股份就是与人合股做生意。做生意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所以,参股一定要参与有盈利的公司,这才是合理的行为。明知有关公司年年亏本,却还要购买其股份成为股东,这种行为合理吗?

为什么投资者会有这种不合理的举措?

不赚钱罪过

因为在他们眼中,只有股价,没有公司。对他们来说,股价起落,就是股票投资的全部,对于公司赚不到钱,他们没有兴趣,也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股价会起。

他们忘记了,长期来说,股价的起落是跟公司的业绩表现并驾齐驱的。没有盈利的公司的股票,即使被炒起,也是短暂的。

一旦炒作过后,股价暴跌后就长期在低价徘徊,使投资者几乎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而受害的大部分是无知的散户。

如果他们遵守“不买没有盈利的公司的股票”这个简单的原则的话,即使买进后股价下跌,蒙受亏蚀,只要公司的盈利年年上升,股价总有一天会回升,只要长期持握,必能反败为胜,不像购买亏蚀股那样,永无翻身之日。

有人说,公司不赚钱是一种罪过。这话不无道理。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公司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公司没有盈利,公司无法经营下去,社会就无法享受到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生活素质将受影响。

从政府的角度看,公司没有盈利就没能力纳税,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政府没能力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照顾弱势人群的福利,从事庞大的公共设施,社会福祉无法提升。

所有人受害

从公司的角度看,公司没有盈利就没有能力从事研究开发,产品素质无法改善,将在市场的竞争中居于劣势,公司将无法生存。

从员工的角度看,公司没有盈利,员工薪酬无法提高,职业不稳定,家庭没保障,势将打击员工的士气。

从股东的角度看,公司没盈利,股东的投资没有回报,公司没有派股息的能力,对提供免息资金的股东很不公平。

可见,无论从那一个角度看,公司没有盈利,所有的人都受害。所以指公司不赚钱是一种罪过,并不过份。

错不了

投资者以血汗钱买股票,等于长期提供免息资金给公司,委托公司掌舵人替他们做生意,掌舵人若经营不善,搞到公司连年亏蚀,可说是失责。

公司尽管连年亏蚀,公司掌舵人仍旧领取高薪,股东却一无所得,所以,投资于长期不赚钱的公司,愚不可及。

十赌九输

我读亏蚀上市公司的年报,发现这些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在盈利丰厚公司之下,感到费解。明知公司连年亏蚀,却还是要参股于这些公司,到底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呢?

这恐怕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大部分的股票投资者,只注重股价不理会公司的基本面,这是典型的投机行为。

投机形同赌博,十赌九输,难怪绝大部分散户在股市输钱。要扭转厄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买没有盈利的公司的股票。

只要以合理的股价购买长期有合理盈利的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股市赚钱并不难。

以盈利作为选股标准,可以减低风险,提高胜算。

盈利至上,错不了。
read more...

Tuesday, July 6, 2010

分享集: 年报从何读起?(下)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当你拿到一本年报时,你最先要读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返璞归真,从股票的原始功能说起。买股票既然就是买股份,那么,参股做生意,目的是什么?作为股东,最关心的是什么?答案是:公司赚不赚钱。

所以,拿到年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马上翻到公司的账目,首先要看的是损益表,损益表就是1年的营业总结,公司在这个财务年中做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或亏了多少钱,损益表中一目了然。

损益表的结构也是大同小异的,最上一行的数字是当年的营业量,最下一行的数字是当年的净利或净亏额。

几乎所有年报,都在净利或净亏额下,提供每股净利(EPS)或每股净亏(LPS)多少。

这是我最关心的数字,如果是每股净利的话,我马上找出该公司当天的股价,除以每股净利,立刻算出其本益比,这样,我就知道以当天的股价,此股价值是被高估或是低估。这样,就可以决定是否值得买进。如果是每股净亏,除非有特殊情形,否则,我就会把该份年报暂时搁置,等到看完别的年报时再回头详阅。

读完损益表,我会翻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总结了一年营业的盈亏,而资产负债表则总结一年资产的增减,两者均以财务年结账日期为准。

负债表看3数字

对资产负债表,我通常只看3个数字。

第1个是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是以股东基金除以股票数目得出,数目越大越好。

第2个是公司的长、短期负债,如果没有负债,则手头现金净额有多少,除了股票数目,得到每股所拥有之现金数目,高现金公司是我的最爱,因为这种公司不但股息高,而且较为安全。

第3个数字是短期负债中的“应收账款”,数目是否太大,账期是否太长,历年是否有增减,这是公司财报的“灰色地带”,通常财务陷困的公司,应收账款太高同时难以收回,是主要原因。

从“资产负债表”,我继续翻至“现金流量表”,债高公司若现金流量低,极易陷入资金周转不灵,从现金流量三表,可以窥见端倪。

读完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3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已有了清楚的认识。

接着,我会细读董事主席和首席执行人员(CEO)的业务报告,我注重的是他们对来年业务的“展望”。

如果他们说将继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表示公司前景亮丽,如果来年营业困难,他们通常不会直接用“困难”的字眼,而是说:“来年将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你必须从他们的语气捕捉他们的真正用意。

注·意·4·种·资·料

接下来,我会注意以下4种资料:

(1) 详读5年财务摘要,大部份公司的年报都提供一个表,列出过去5年的营收、盈利、股息等的纪录,从这份纪录可以窥见有关公司的业务进展。

(2) 业务分组报告:在多元化的业务中,到底那一种业务是核心业务,业绩表现如何,将来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把注意力聚焦於重点业务,贴身跟踪其进展是投资组合监管的重要职责。

(3) 固定资产的估值,例如油棕园是在何时估值,在账目中每亩价值多少? 如果账目价值奇低,例如每亩油棕园在账目中只是5000令吉,而目前的市价为2万令吉,如果重新估值,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必然大增,跟股票的市价相比,就可以看出有关股票价值是否被低估。如果是的话,就可以买进作为投资。

(4) 30名最大股东是谁?如果都是投资基金或是受尊敬的商人,他们都是精明的投资者,他们大量投资於有关公司,足以反映有关股票的素质。例如Value cap拥有大批股票的公司都是好公司,假如大股东只持有几巴仙的股份,他们是局内人,他们减持公司的股份,反映他们对公司前途没有信心,散户最好不要买这种公司的股票。

看完了年报中的上述资料,投资者应花一点时间去算出投资评估准则,例如本益比、周息率,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酸性测验、赚率、债务与股东基金比例,投资回酬率(ROE)、营收与业绩复数成长率等。

决定买或卖

阅读年报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这些资料所算出来的标准,作为评估根据,以决定到底应该买进,继续持有或是脱售该只股票。

必须强调的是惟有阅读多年(越长越好)的年报,加以比较,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公司的内情及股票的价值,若只读1年的年报,很容易产生偏见,作出错误的判断,不可不慎。
read more...

Saturday, June 26, 2010

分享集:为无为则无不治

●冷眼

股票投资,本来很简单,赚钱也不应该是那么困难的。

但是,为什么对一般人来说,股票投资变得那么复杂?

为什么要在股市赚钱,变得那么困难?

答案是:投资者咎由自取。

因为:是投资者把简单的变成复杂,把本来不难赚的钱,变得困难无比。

几十年的股票投资经验告诉我:投资者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做得太少,而是他们做得太多。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活跃,而是因为他们太活跃。

投资者之所以会在股市举步维艰,并非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自作聪明。他们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治本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尽量少做,动作越少越好。

返朴归真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子所主张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只要不做什么,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老子》第三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无为而治”。

也许你认为我在标新立异,耸人听闻。

实际上不是,我是要大家返朴归真,回到股票的“源头”。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大海”,大海茫无际涯,大海波浪滔天,投资者在海上飘荡,如沧海之一粟,此身根本不能自主。

由于不能自主,投资者在股海中,只好随波逐流,任由海洋的其大无比的力量,决定自己的命运。要在股海中生存,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并不是奋力与惊涛骇浪搏斗,而是什么都不做——“不为”。

曾在海中游泳的人,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人在海中,越挣扎,下沉得越快。自救之法,是放松身体,什么动作也没有,就这样静静的躺在水面上,仰看蓝天白云,稍为划水,身体就不会下沉。

股票投资亦如此,只要你做到“无为而治”,股市的滔天恶浪,就奈何你不得。

你不信吗?请你环顾股市,其中赚钱的是什么人?他们是怎样赚钱的?

答案是:在大马股市赚钱最多的是郭鹤年、丹斯里李深静、阿南达克里斯南、丹斯里郭令灿、丹斯里杨忠礼、丹斯里郑鸿标……

他们怎样赚大钱?是不是有着预测股市动向的异能?是不是靠着在股市抢进杀出?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投资眼光比300万的“同志”更独到?(股市参与者多达300万人)。

不是,绝对不是,是因为他们从来不脱售他们的股票,因为他们从来不以股市的起落来决定应该继续持有或脱售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他们紧握他们所控制的公司的股票,数十年如一日,从不脱售。

紧握不放

在每家公司的30名最大股东中,他们高居榜首,你们可以搬出这些公司数十年的年报,比较他们的股票数目,就足以证明他们的股票从无变化,他们就是靠着“无为”而登上富豪。

我可以跟你打赌,如果这些人自作聪明,终日“低买高卖”,企图在预测股市动向上胜过别人的话,他们绝对无法登上富豪榜。

他们登上富豪榜的秘诀,就是“无为而治”——握紧他们的股票。股价狂涨,他们根本不动心;股价崩溃,他们不担心。

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重要的不是股市起落,而是企业的健康,只要企业健康,他们就放心,他们就不必去为股价操心。

动作越多·越难赚钱

也许你会说:他们是大股东,所以,他们才能累积以致富。小股东微不足道,财富轮不到我们!

其实,你错了。因为你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跟丹斯里郑鸿标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无论是在权利、价值、分红……等方面,是完全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拥有股票数量比你多,如此而已。

换句话说,你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跟丹斯里郑鸿标手中的大众银行股票,在所有方面——资产拥有权、分红权、投票权……没有任何分别。

所以,股票是最公平、最民主的。

但是,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丹斯里郑鸿标能成为富豪,而千千万万曾经拥有大众银行的股票的散户却不能?

答案是:丹斯里郑鸿标从来不卖他的大众银行股票,而散户在买进大众银行股票后,就天天盯住大众银行的股价,只要股价略为上升,就毫不犹豫的把股票卖掉,希望股价回调后买回来,企图以“低买高卖”在股市赚钱。

但是,纪录显示,能通过这种方法累积财富的投资者,少之又少,真正在股市赚钱的,是那些像丹斯里郑鸿标那样,数十年如一日,紧握大众银行股票不放的投资者。

在股市,动作越多,买卖越频仍,越难赚钱。

大智若愚

股票投资的最高境界,并非善于预测进场和离场的时机,并非有预测股价动向的特异功能,并非消息灵通,动作快如脱兔,更非眼观四面,耳闻八方。

企图以预测、灵通、快捷……而在股市致胜的,其实都不是股市高手,顶多只配称为花拳绣腿者。

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大智若愚,“莺莺美黛子”(福建话)的投资者。

散户一定要记住:你是无法战胜股市的,因为股市中有300万人,你不大可能比他们都更聪明。

想一想看:300万股民天天在绞尽脑汁,要战胜对手,他们什么方法没想过、用过?要胜过他们,不是要跟他们对着干,而是根本不要跟他们对上。“无为而治”就是不战而胜。

焦头烂额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也。’”(谋攻篇)股票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劳而获”。“无为而治”是“不劳而获”的最佳途径。

在股市中自作聪明,抢进杀出,绝对是“劳而少功”的笨招。

散户们,你们在股市殚精竭虑数十年,到头来仍是一无所有,甚至焦头烂额,证明你们的方法错了,为什么还要继续?

学习“无为而治”吧。

“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不我欺。
read more...

Saturday, June 19, 2010

分享集: 世界经济没衰退

●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欧洲债务危机,沸沸腾腾地闹了几个月之后,现在开始沉静下来,一方面可能是被席卷全球的世界杯足球赛浪潮所淹没,一方面也可能是在尘埃落定之后,人们开始看到整个危机的真相,知道债务危机,更准确的说是欧洲“笨猪国”的危机,始终会有办法解决,人们的心里也就没有那么恐慌。

没法看清真相

不恐慌,乃能理智,有理智,才能思考,能思考,就有办法找出事情的解决途径。

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如排山倒海般,淹没了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人们的视线被模糊了,再也看不清整个事件的真相,更不要说看到根源和出路了。

读者诸君也许常在古代战争电影中看到这样的画面:中国古代的大道其实都是泥路,在天乾地燥时驾马车驰骋而过,马上尘土飞扬,根本看不清前路,惟有当尘埃慢慢落定后,前路才告清晰。

我举欧洲债务由沸腾到沉静的过程为例,是要跟大家研究,在这样的经济大事发生时,身为读者的散户,如何面对排山倒海般的信息,如何应付悲观情绪的轰炸,以避免成为讯息爆炸的牺牲品。

从美国次贷所引发的金融海啸,迪拜所触发的债务危机,到目前仍未结束的欧洲“笨猪国”债务事件,媒体的报道型态,读者的反应,都是大同小异的。

悲观情绪围绕

首先是事态的严重性被夸大,其次是事件的发展被戏剧化,再其次是悲观情绪弥漫,人们的反应开始情绪化,情商(EQ)和智商(IQ),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互相排挤的,当“情商”高涨时,“智商”退避三舍。

同样的,当“智商”抬头时,“情商”开始让位。当人们被“情商”所控制时,很难摆脱悲观情绪的困扰,结果往往是在最坏的时刻,作出错误的决定。

尤其是散户的决定,很容易被围绕着他的悲观情绪所左右,在该买进股票的时候,反而把股票卖掉,这种情形,不断在重演,难怪散户总是亏蚀多过赚钱,除非散户能跳出这个信息泛滥的迷宫,否则,永难期望在股市投资成功。

我在报界整整工作了30年,由记者到总编辑,对每一个层次的新闻处理方式,了如指掌。所以,在讯息爆炸的情况中,我总能保持理智,对事情的演变作出较为冷静的判断。

这样的态度,使我不至於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不随波逐流,才能较为客观,能客观乃能分析,能分析才有希望作出正确的判断,有了正确的判断,才有勇气“反向”-“反向”的勇气来自信心,信心来自判断,故在美国次贷金融风暴最坏时刻,才敢於买进。

在迪拜倒债危机最严重的时刻,我曾写过一篇“能见底就不危险”的文章在本专栏发表,我当时的结论是:迪拜事件不会引发另一轮金融海啸,今天,再也没有人提迪拜倒债了,人们根本已淡忘此事,这个结果证明我当时的观察正确。

讯息浪潮席卷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讯息浪潮席卷全球,全球的注意力就聚焦於“危机!

危机!危机”,刚好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朝鲜潜艇袭击,可能触发另一个韩战的消息,原本已是风声鹤唳的世界局势,危机似乎有一触即发之势,股票分析家发出了耸人听闻的结论,认定另一场经济危机正在形成中。

许多没有经验的散户受到影响,卖掉他们的股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又要后悔了。

美国经济不断报捷

我怎么看?

我从排山倒海的讯息中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和欧洲并没有经济衰退。

一方面是欧洲债务,似乎已将欧洲经济,尤其是“笨猪国”经济推到了一个悬崖边,随时有掉下悬崖的危险。

但是,另一方面,却几乎没有看到欧美经济衰退的报道,更不要说萧条了。实际上,美国经济不断传出捷报,德国经济也不坏。

能跨越经济低栏

那么,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主导这个经济未来的是什么?到底是债务还是经济成长?如果经济继续成长,危机从何而来?衰退和萧条又从何而来?没有衰退,没有萧条,股市会永无止境的滑落吗?

这种情形,就好像一家债高公司,只要生意蓬勃,现金流入充沛,足以应付债务,公司怎么会倒呢?

同样的,只要经济继续成长,只要欧洲经济大国和美国,只要经济明显如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继续,那么,有什么经济低栏不能跨越?

所以,基本的问题,是经济必须继续成长,有了这个条件,经济不会掉进衰退和萧条的深坑,股市也不会发展为熊市。目前的股市如过山车,只不过是股市长期上升中的一个小挫折而已,不足为虑。

负面新闻最多

侧身报坛30年,我很了解报章选择新闻的心态:报纸对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最感兴趣,这是我们(我是其中一份子)选择每天头条新闻的标准之一,因为这是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

所以,坏消息的数量通常远远超过好消息。负面新闻也多过正面新闻。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坏消息”。

对任何人来说:平安无事才是最好的消息,但是天下太平,对新闻业来说,是最头痛的时刻,因为选稿不易,报道死气沉沉也。

所以,不要被媒体的负面报道所误导,因为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新闻,如果你跟着媒体的情绪投资的话,你的投资多数会以悲剧收场。

要在股市投资成功,一定要学习跟媒体的情绪抬扛-当最坏的消息出现时,可能就是好消息出现的开始。

这就是“反向”投资的真谛。学习透过漫天尘埃看前路,在混乱中找一线曙光,在阴霾满天时找一抹光线,惟有这样,才可能在股市致胜。

如果在尘埃已落定,阴霾已消散时才买进,你是一个跟在别人后面的投资者,很难在股市成功。
read more...

Monday, June 14, 2010

分享集:立港事件省思

●冷眼
立港工业6月7日公布的第四季及全年业绩,对整个事件的发生原因,透露了一些端倪。

 
这份由一家顾问服务公司代为公布的未审核第四季报告,显示该公司最后一季亏蚀1亿4652万令吉,或是每股82仙。

 
但全年亏蚀反而比第四季为低,仅为1亿3702万令吉,或是每股72仙,这表示该公司全部亏蚀,是发生在第四季,说明了整个事件是累积到第四季才急转直下,并且是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亏蚀严重,但每股净有形资产仍有1令吉14仙,上一个财务年结束时为1令吉89仙。除非是还有隐藏亏蚀没有浮现,或是继续严重亏蚀,股票还是有价值的。

 
细读该公司最后一季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发现该公司的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中,最大的项目为“应收账款”,高达1亿5234万令吉,上一财务年同时期为1亿6426万令吉,说明了应收账款一直高企不下,我们不知道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详情,因此无法确定应收账款中是否有烂账。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通常是账目中较易出毛病及较易作弊的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司的账目在这个项目上有问题。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不宜妄作猜测。

 
从第四季季报的“业务区分”中,我们发现该公司亏蚀最大的是“贸易”项目,高达8千714万令吉。而该季的贸易额仅为332万令吉。

 
亏蚀额比贸易额高出32倍,说明了亏蚀并不全部发生在最后一季,而是累积而成,只是该公司没有在每季加以注销而已,这也是我说“应收账款”最易出毛病的原因。

 
我并非单指立港工业,其他公司亦如此,我提醒大家在读公司账目时,特别注意这个项目,如果应收账款一直高企不下,而账期又异乎寻常的冗长,其中就可能有古怪,要特别警惕,这样的公司的股票以不买为妙。

 
其次,是该公司最后一季的木基产品营业量仅为1296万令吉,而亏蚀额高达5809万令吉,亏蚀额比营业量高4倍半,说明了并非全部出现在营业上,而是包括了特殊项目,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明朗,相信被委任的会计公司彻查后会有眉目。

 
从该公司的账目,我们可以得到该公司业务崩溃的一些珠丝马迹,其中之一是美国触发的金融海啸和欧洲债务触发的欧元危机,导致该公司的业务急转直下,该公司到去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营业量为1亿0144万令吉,到今年3月31日的第4季暴跌至1876万令吉,下跌了超过四分之三。

 
非战之罪也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该公司为期5年的债务于今年9月到期,除非另有资金注入,否则,该公司眼见就无法依期还债。

 
根据该公司的2009年年报,投资4000多万令吉设立的越南厂房及设备,在去年7月才投产,主要是装配LCD电视机,偏偏欧美市场的LCD电视机市场大跌,这方面的订单暴跌,LCD电视机价格大跌,使LCD售价竞争白热化,LCD制造厂为了削低成本,必然向LCD装配厂商的立港开刀,立港在这方面的业务亏蚀是无可避免。

 
公平的说,这是时势使然,非战之罪也。

 
流动债务

 
债务过高也是该公司无法渡过双重金融危机(美国在先;欧洲在后)的主因,刚公布的第四季季报显示该公司负债1亿3771万令吉。

 
在该公司营业大跌的时刻,偏偏长期债务5400万令吉又到期,从账目可以看出,这5400万令吉的长期债务已被移至“流动债务”(短期)项目下,表示必须在今年9月摊还,这就使该公司的财务雪上加霜,该公司之崩溃绝非偶然。

 
我们不了解该公司董事经理黄定国突然不告而别的原因,在这公司新大股东着手“救亡”时期,挽救公司比指责任何人更重要。因为股票是否仍有价值,胥视挽救是否成功而定。

 
立港事件的发生,相信出乎投资者意料之外。立港是一家具有相当悠久历史,而且业绩表现颇为不俗的上市公司,创于1988年;1997年上市次板;2001年升至主板。

 
转板时曾以一送二发红股,1配1发附加股(售价1令吉10仙),每一股附加股送1股涡轮,另又可以36.1仙认购1股涡轮。目前资本为1亿8174万令吉,面值为1令吉。

 
越南投资

 
上市以来的12年从未亏本,而且每年派发1.7仙至2仙的股息。

 
由1998年至2004年,每年每股净利由12仙至16仙不等。即使转入主板后亦如此,直到2005年起,盈利开始走下坡,每股净利跌至1仙至6仙之间,而且在此幅度内停留了5年之久,这可能也是该公司转战越南,从事LCD装配业的原因。

 
股价纪录显示,该公司的股价随着公司业绩的滑落而下降。

 
在过去5年中,股价始终在1令吉与80仙之间浮沉,股价相当稳定,相信这跟该公司不断回购自己的股票有关,纪录显示该公司由2006年起不断的从市场回购立港股票持续至今年6月2日公司崩溃前夕。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2009年年报的大股东名单显示,持有27.61%股权的黄定国和另一名持有18.70%股权的台籍大股东陈文玲(译音),股票大部分抵押给国内外银行,股价暴跌可能引发逼仓行动。

 
6大启示

对散户来说,立港的崩溃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1.尽量避免买进业绩停滞不前的公司的股票,不要忘记立港业绩已5年没进展,尽管从未亏蚀。

 
2.尽量避免债务过高公司,尤其是周转金奇缺的公司,立港可以说是周转不灵的牺牲品。

 
3.注意账目中的“应收账款”和长期债务满期日期。长期债务最后一年变成短期债务,最易导致公司周转不灵。

 
4.避免竞争过分激烈,竞相削价或被逼削价抛售,以套取现金作为周转用途的公司。

 
5.现金流量低的公司,不要买其股票。立港在最新的一季,现金枯竭,导致崩溃。

 
上市公司近千家,良莠不齐不足为奇,不要因为立港事件而对台资公司有偏见。

6.台资公司中有不少优秀者,纬钜、PIE、马来西亚中钢等都是没有债务,现金充沛和业绩表现优异的台资公司,足以与别国公司并驾齐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