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
对一般知识水平的股票投资者来说,报纸的财经新闻,是他的主要资讯来源。
许多人是根据报纸对某只股票的报道或评估,作出购买的决定。
我对于这种作出投资决定的方式,有所保留。
因为报纸的版位有限,不可能对事件作全面详尽的报道,如果读者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没有认识的话,只根据一篇报道作出投资决定,往往因为考虑不周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报纸的财经新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所有报道都必须加以解读,才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只根据一篇报道就妄下判断,很有可能因认识不够深入而沦为偏见,偏见导致过分的乐观或悲观,投资者可能因此而采取错误的行动,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或是坐失投资良机。
同一篇的报道,在不同知识水平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解读,正确的解读来自丰富的知识。
要成为一名智慧型投资者,你必须养成长期阅读财经资讯的习惯,把自己的脑子变成一块磁铁,不断的吸收及储存财经知识,在需要时,随时可以从脑子中将知识呼唤出来,帮助你解读及比较新的资讯。
培养兴趣准确判断
这样才可以避免因知识不够而产生偏见,或是对最新的资讯作出错误的解读,而对投资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许多人由于对刚发生的事件,缺乏分析的能力,作出错误的解读。在情绪下作出仓促的决定,事后发现,已后悔莫及。
要避免错误,惟一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养成凡是财经资讯绝不放过阅读的机会,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培养对财经资讯的兴趣。
惟有对财经有一份狂热,才有可能持久阅读,持之以恒的阅读,对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了如指掌,对资讯才能举一反三,成为投资的有用知识。
随时有惊喜
许多人视阅读财经资讯为畏途,实际上财经事件,天天在变,怎么会枯燥无味呢?对我这个财经迷来说,财经资讯比武侠小说更有趣,因为变化无穷,随时有惊喜出现,其曲折离奇不在武侠小说之下。
一则新闻几面理解
同一则财经新闻报道,在知识水平不同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理解。
让我随手举一个例子说明。
3月19日,中英文报纸均以不大显目的版位刊登一则马建屋(MBSB)的新闻。
马建屋向公积金局借款5亿令吉,作为扩展业务用途,在贷款签署仪式后,马建屋总执行长拿督再尼向报界发表谈话,披露了一些有关马建屋业务进展的资讯。
公积金局拥有马建屋66.1%的股权,故马建屋是公积金局的子公司,作为母公司,公积金局在商业基础上借给马建屋5亿令吉的款项,是一件很平常的商业行动。
这则新闻吸引我的不是公积金局贷款给马建屋,而是拿督再尼所披露有关马建屋的最新资讯:
放贷目标增幅罕见
●该公司今年放眼贷款增至100亿令吉,比去年增加一倍。
●该公司今年的个人融资放眼50亿令吉,比去年的30亿令吉,增加20亿令吉。
●今年首二个半月,该公司已发出个人融资18亿令吉。
●个人融资占该公司总贷款的60%。
马建屋是一家很特殊的金融机构,它可以接受公众人士的存款,但又不受国家银行监管,是我国硕果仅存的金融公司。
通常银行的放贷,每年只增加约10%,然而马建屋今年的放贷目标,竟高达100%,增幅如此之大,实属罕见。
这些款项,是借给什么人呢?
拿督再尼已提供了答案:该公司今年要发出50亿令吉的个人融资贷款,这就是该公司今年的总放贷将增加一倍的原因。
个人融资(Personal...
想得完美、做也太难了吧!
-
政治会改变个体和社群生活轨迹,它出来的效果擁有兩面性,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坏。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把政治理解为“政策治理”。
就好象某人的政治理念是在国家建一条从南至北高速公路,令沿途全部乡村屋都要拆除。許多人因此喪失住所、土地和生存的地方,也有许多人因此得到赔偿金。建筑、物流、旅游等等行业受益且農业因此减少产量。所以...
12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