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能 股票研究人
陈太太的家庭,属于中等阶级,陈先生是个受薪人士,收入不丰,而家中人口众多,开销浩大,陈太太这个家庭主妇实在不易当。
她在用钱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就以买菜来说,专买大堆的,菜贩一天卖剩的菜较不新鲜了,就按堆出售,放低售价,以吸引像陈太太这种以价格便宜数量多多买菜标准的主妇。陈太太总是一买就一大篮,但所费无几。
由于她买的是隔夜菜,量是有了,但在撕掉黄叶老梗之后,所剩无几,其实并不便宜。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股票市场中,像陈太太这种专捡便宜货的投资者,比比皆是。
这些股市的投资者也像陈太太那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低价股,最大的理由是“便宜”,在他们的心目中,价格低就是便宜。
本小利大
另一个理由是由于资金有限,买低价股,可以多买,以同样的资金,买蓝筹股只可以买一“粒”,买低价股可以买五“粒”。
他们买股也像陈太太买青菜那样,要以最少的金钱买到最多的东西。他们甚至比陈太太更进一步,他们的算盘打得更响,他们认为一只30仙的股票,只要“跳”30仙,就是赚了一百巴仙,符合本小利大的原则。
他们认为30仙的股票,人人买得起,只要一动,“赌”(股)友就会追击,要上30仙并不难。
他们知道,在股市中,打游击战的股友永远比打正规战的人多,而且多几倍,低价股对这些人最有吸引力,所以不难成为热门股,方便快进快出,是赚快钱的理想工具。
至于蓝筹股,他们其实也知道,不但安全,而且股息丰厚,但他们对这类股票的兴趣没有那么浓厚。
他们觉得“太贵”,不是他们这种收入不丰的打工仔可买的,就好像他们经过保时捷陈列室时,知道他们不够资格买这种名车,所以也就从来不走进去参观,他们对蓝筹股也有这种自卑感,所以在看股票行情版时,眼光总是集中在低价区,至于高价区的蓝筹股,连正眼也不看一眼。
他们误以为买低价股容易赚钱,但在股市进出十多年,他们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他们投资不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持有低价就是便宜的错误观念,在他们心目中,5令吉的股票属“贵”股,30仙的股票就是“便宜”股。
观念错误
他们忘记了,贵和便宜是不应该以股价,而是以价值来评定的。这种情形,就好像在中国旅游区买玉手镯,以1百元人民币买一只玉镯其实不便宜,因为该劣质玉镯其实只值30元人民币。
到名店去花5000元人民币买一只高品质真玉手镯其实不贵,因为该手镯是物有所值,有5000元人民币的价值,而且如假包换,有保障。
在任何市场中,价格其实与素质息息相关,低价买好货的情况,除了大减价期间以外,很少出现。
便宜货通常都是劣质货物,价格是便宜,但不耐用,以1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不到半年就坏了,修理费比买价更高,只好忍痛扔掉;以3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上3年也不坏,如果坏了还可以送回代理商修理,因为有品质保证书。
相形之下,高价买好货其实是更合算。
一只股票,如果长期股价不振,一定有其理由。不是连年亏蚀,便是债台高筑,或是前途暗淡。价格是廉宜,但风险也特高。有些低价股公司,业务一直滑落,最后是无疾而终,投资者的血汗钱就这样泡了汤,实在冤枉。
沙里淘金
当然,低价股中也有可取之处,但数量不多,只有功课做得很深,眼光独到的精明投资者,才有沙里淘金的本领,这种情形,就好像逛跳蚤市场,如果眼光独到,也可以廉价买到真古董一样。
但只有研究有素,具有慧眼的人才能捉到这样的机会,普通人没有这种本领。
很不幸的,对股票肯花时间精神去深入研究的人,有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绝大多数的人,不是略识之无,就是一无所知,只是听取谣言作为买卖的根据。就好像相信卖药江湖佬的吹牛就花钱买“神油”一样,最后才发现不管用,浪费金钱。
股票的价值,其实有许多评估标准可以依据,这些都是素质的天平,只要在买进之前,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一下,就马上可以知道是否物有所值。
反向操作
股票投资的最有效策略是“反向”操作,由于整个股市倒塌,例如在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中,一些高素质股票暴跌,价值被严重低估,提供千载难逢的买进机会,这才是“反向”的真义,并非低价买劣股,价低劣股有如烂铜烂铁,拾回去放在屋里,反而占据空间,却一点用处也没有。
股票投资的成功诀窍之一,就是在股价暴跌时敢于买进更多,以拉低成本,这种策略,只能用在高素质股票上。劣质股无论跌得多么低,都不可加买,因为你可能全军覆没。
许多靠股票投资致富的人,都是长期买高素质股,股价越低,买得越多,从此不卖,是这样发达的。
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是在买股份,买股份就是买事业,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不要投资于没有前途没有潜能的事业。
read more...
陈太太的家庭,属于中等阶级,陈先生是个受薪人士,收入不丰,而家中人口众多,开销浩大,陈太太这个家庭主妇实在不易当。
她在用钱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就以买菜来说,专买大堆的,菜贩一天卖剩的菜较不新鲜了,就按堆出售,放低售价,以吸引像陈太太这种以价格便宜数量多多买菜标准的主妇。陈太太总是一买就一大篮,但所费无几。
由于她买的是隔夜菜,量是有了,但在撕掉黄叶老梗之后,所剩无几,其实并不便宜。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股票市场中,像陈太太这种专捡便宜货的投资者,比比皆是。
这些股市的投资者也像陈太太那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低价股,最大的理由是“便宜”,在他们的心目中,价格低就是便宜。
本小利大
另一个理由是由于资金有限,买低价股,可以多买,以同样的资金,买蓝筹股只可以买一“粒”,买低价股可以买五“粒”。
他们买股也像陈太太买青菜那样,要以最少的金钱买到最多的东西。他们甚至比陈太太更进一步,他们的算盘打得更响,他们认为一只30仙的股票,只要“跳”30仙,就是赚了一百巴仙,符合本小利大的原则。
他们认为30仙的股票,人人买得起,只要一动,“赌”(股)友就会追击,要上30仙并不难。
他们知道,在股市中,打游击战的股友永远比打正规战的人多,而且多几倍,低价股对这些人最有吸引力,所以不难成为热门股,方便快进快出,是赚快钱的理想工具。
至于蓝筹股,他们其实也知道,不但安全,而且股息丰厚,但他们对这类股票的兴趣没有那么浓厚。
他们觉得“太贵”,不是他们这种收入不丰的打工仔可买的,就好像他们经过保时捷陈列室时,知道他们不够资格买这种名车,所以也就从来不走进去参观,他们对蓝筹股也有这种自卑感,所以在看股票行情版时,眼光总是集中在低价区,至于高价区的蓝筹股,连正眼也不看一眼。
他们误以为买低价股容易赚钱,但在股市进出十多年,他们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他们投资不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持有低价就是便宜的错误观念,在他们心目中,5令吉的股票属“贵”股,30仙的股票就是“便宜”股。
观念错误
他们忘记了,贵和便宜是不应该以股价,而是以价值来评定的。这种情形,就好像在中国旅游区买玉手镯,以1百元人民币买一只玉镯其实不便宜,因为该劣质玉镯其实只值30元人民币。
到名店去花5000元人民币买一只高品质真玉手镯其实不贵,因为该手镯是物有所值,有5000元人民币的价值,而且如假包换,有保障。
在任何市场中,价格其实与素质息息相关,低价买好货的情况,除了大减价期间以外,很少出现。
便宜货通常都是劣质货物,价格是便宜,但不耐用,以1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不到半年就坏了,修理费比买价更高,只好忍痛扔掉;以300令吉买的电器,用上3年也不坏,如果坏了还可以送回代理商修理,因为有品质保证书。
相形之下,高价买好货其实是更合算。
一只股票,如果长期股价不振,一定有其理由。不是连年亏蚀,便是债台高筑,或是前途暗淡。价格是廉宜,但风险也特高。有些低价股公司,业务一直滑落,最后是无疾而终,投资者的血汗钱就这样泡了汤,实在冤枉。
沙里淘金
当然,低价股中也有可取之处,但数量不多,只有功课做得很深,眼光独到的精明投资者,才有沙里淘金的本领,这种情形,就好像逛跳蚤市场,如果眼光独到,也可以廉价买到真古董一样。
但只有研究有素,具有慧眼的人才能捉到这样的机会,普通人没有这种本领。
很不幸的,对股票肯花时间精神去深入研究的人,有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绝大多数的人,不是略识之无,就是一无所知,只是听取谣言作为买卖的根据。就好像相信卖药江湖佬的吹牛就花钱买“神油”一样,最后才发现不管用,浪费金钱。
股票的价值,其实有许多评估标准可以依据,这些都是素质的天平,只要在买进之前,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一下,就马上可以知道是否物有所值。
反向操作
股票投资的最有效策略是“反向”操作,由于整个股市倒塌,例如在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中,一些高素质股票暴跌,价值被严重低估,提供千载难逢的买进机会,这才是“反向”的真义,并非低价买劣股,价低劣股有如烂铜烂铁,拾回去放在屋里,反而占据空间,却一点用处也没有。
股票投资的成功诀窍之一,就是在股价暴跌时敢于买进更多,以拉低成本,这种策略,只能用在高素质股票上。劣质股无论跌得多么低,都不可加买,因为你可能全军覆没。
许多靠股票投资致富的人,都是长期买高素质股,股价越低,买得越多,从此不卖,是这样发达的。
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是在买股份,买股份就是买事业,他们从来不买烂股,因为他们不要投资于没有前途没有潜能的事业。